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对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之乡”——板底

2012-2-15 18:27|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11818| 评论: 0|原作者: 阿诺阿布

摘要: 撮泰吉的演出,原本有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日期、特定的含义。它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毫无疑问,它是戏剧中的戏剧;它的面具如果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展出,它肯定是造型艺术中的造型艺术。但是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彝族村寨,它 ...
对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之乡”——板底


阿诺阿布:撮泰吉所使用的面具,它不像京剧脸谱那样区分角色,一律呈弧形,两条外高内低的斜缝为眼,一个狭长而不考究的三角凸出体为鼻,能助发声的横向窟窿为口,可谓简、粗、陋到了极点,但却深刻表现了高原浑沉苍茫的气质,体现了彝人旷达豪放的深厚力度,做面具有哪些讲究?

文师:撮泰吉面具,有人觉得不好看,但我自己觉得它太古老,耐看。只能选用那种又会开花,又会结果四季常青的树来做。杜鹃花树是一等一的材质。可惜现在能凿面具的杜鹃树太少了。我也用过一些其它又会开花又会结果又四季常青的树,但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面具尺寸是固定的一尺一寸三,一尺一寸八,一尺一寸九三种。不能带其它不吉利的数字。雕刻完全靠感觉。雕一套完整的面具,大概在十天左右。一般放在安静、不见光的地方,不能弄脏。最好的是放在岩洞里,祖先原本就住在岩洞里嘛!

陈劲松:撮泰吉的道具,可以说它要多简单就有多简单。否则社会上的那些公司,你让他们用黄金来做都做得出来。那有意义吗?也可以说有,但意义不大。板底曾经有人几百块钱就卖掉一套撮泰吉面具,那可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哪,按理说,要卖,别说几百几千,就是几万也不为过。

杜重飞:去年就发生过这样的一桩事,电视台的人花六百块钱就买了一套面具准备带走,我们听到消息,连夜派人追了回来。它是神器,不是旅游产品。我们是得罪了客人,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宁愿得罪客人也不愿得罪祖宗。没有谁会卖自己的爹妈。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