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对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之乡”——板底

2012-2-15 18:27|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11822| 评论: 0|原作者: 阿诺阿布

摘要: 撮泰吉的演出,原本有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日期、特定的含义。它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毫无疑问,它是戏剧中的戏剧;它的面具如果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展出,它肯定是造型艺术中的造型艺术。但是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彝族村寨,它 ...
对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之乡”——板底



陈劲松:现在有许多地方,捧着自己的宝贝,比如说“非遗”之类,招商引资进来,不但没有把自己的文化救活,没有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而是把自己的文化搞得不伦不类,四不像,加速自己特色文化的消亡。全国各地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为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以逐利为目的,为了利益,他自然可以断章取义,化整为零,东拼西凑。我们用草场、用土地进行招商引资,政府税收上来之后,我们再请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文化上的开发。文化是可再生资源,它是永远的富矿。县里面也问过我,我们的五大战略变不变,我说不但本届政府不变,但愿以后也不要变。因为这是板底的真实情况。

阿诺阿布:下一届政府会执行你们的五大战略吗?如果他们不执行呢?

陈劲松:我们也在考虑将现行政策通过人代会方式将它法律化。当然,下一届政府或许有更好的发展方针。但是我始终认为,失民心的工程,老百姓肯定会闹,会不答应。如果五大战略真被抛弃,我也只能是但求无愧我心而已。

阿诺阿布:板底和威宁的另外一个乡石门坎,都是威宁历史底蕴最为厚重的地方,但石门坎今天已经再也难现当年的辉煌。仅存的建筑,教堂里的《赞美诗》都在一天天消失。如果说石门坎的衰落是特殊年代造成的不幸,那么,在城市化,全球化,资本化甚而是整个人的精神世俗化的今天,板底如何真正做到文化上的自觉?

陈劲松:我们在小学实行双语教学,并且,把彝族文化相关的专家学者及民间艺人请进校园,也就是外面所说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把祖先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语言、服饰、礼节等方方面面灌输给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历史,自己的图腾,自己的禁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杜重飞:语言、文字、服饰、习俗传承保护搞好才是当务之急。让孩子们耳朵听得见自己的语言;眼睛看得到自己的服饰;心灵感受得到自己的文化。彝族音乐,彝族舞蹈严格按照古老的方式在校园复活,从根本上培养孩子们的文化尊严。现在出现的许多问题其实就是尊严感仪式感消失问题。比方说祝寿,你不可能歪歪扭扭的坐在沙发上给老人祝寿。别说撮泰吉、铃铛舞,小到砣砣肉、咂酒这些东西,什么时间吃,什么时候喝,它都有一定规矩。不只是彝人,要让别的民族也了解。只有了解了文化,才能谈得上尊重文化。否则,彝族文化还会被误读,被歧视。

记者手记 一天一夜的板底,使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大旗最初在广大的农村竖起,使我明白了为什么社会的良心总是在最为偏远的乡村得到积淀。在这里,我真诚地向工作在最基层的朋友们,致敬!

板底乡5.jpg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