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对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之乡”——板底

2012-2-15 18:27|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11821| 评论: 0|原作者: 阿诺阿布

摘要: 撮泰吉的演出,原本有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日期、特定的含义。它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毫无疑问,它是戏剧中的戏剧;它的面具如果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展出,它肯定是造型艺术中的造型艺术。但是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彝族村寨,它 ...
对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之乡”——板底


杜重飞:诚如你所说,有些作家,艺术家不过是在以猎奇的方式夸耀自己的优越感。任何人都有自尊,一个民族更有他的自尊。原生态是体现文化的历史性和完整性,而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猎奇和消遣,更不是为了展现落后。近几年新闻媒体的介入,引起了我们的反思。那就是尊严的保护,权利的保护,地域文化的保护。

阿诺阿布:**记者凯文·卡特在非洲拍摄《饥饿的小女孩》之后不到三个月,因受不了无数精神上的冲击和折磨,他走上了极端的自杀之路。在你们这些年的被摆拍生涯中,有没有一个摄影师让你感动,或者说他们是好奇还是敬畏?

高原:感动?可能是我们感动了他们吧!敬畏说不上,好奇的居多。他们拍完大都收起机器走人了,问的也都是那几个问题。唯独有次来了一个律师,和我们聊了许多,后来就没来过了。

王智:(板底中心校校长)最近几年,来板底采风的专家、学者多如牛毛,可是他们好多人并没有真正看懂。回去一宣传,反而歪曲了。撮泰吉里面的骂洪摩,原本在彝语里是养兵的人,由于译者不懂彝语,把骂洪摩译成马哄摩,读出来就是苗族老人。闹了天大笑话不说,还引起没必要的民族文化纠纷。

阿诺阿布:你的学生出生在撮泰吉之乡,都喜欢跳撮泰吉吗?

王智:学生都非常喜欢,撮泰吉在一定层面上代表了彝族文化的发展、传承。在学生眼中,彝族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他们乐于做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一份子。

板底中学一直把民族歌舞、民族乐器、民风民俗作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重要课程,丰富民族文化进校园内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魅力,产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