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之乡”——板底
杜重飞:诚如你所说,有些作家,艺术家不过是在以猎奇的方式夸耀自己的优越感。任何人都有自尊,一个民族更有他的自尊。原生态是体现文化的历史性和完整性,而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猎奇和消遣,更不是为了展现落后。近几年新闻媒体的介入,引起了我们的反思。那就是尊严的保护,权利的保护,地域文化的保护。 阿诺阿布:**记者凯文·卡特在非洲拍摄《饥饿的小女孩》之后不到三个月,因受不了无数精神上的冲击和折磨,他走上了极端的自杀之路。在你们这些年的被摆拍生涯中,有没有一个摄影师让你感动,或者说他们是好奇还是敬畏? 高原:感动?可能是我们感动了他们吧!敬畏说不上,好奇的居多。他们拍完大都收起机器走人了,问的也都是那几个问题。唯独有次来了一个律师,和我们聊了许多,后来就没来过了。 王智:(板底中心校校长)最近几年,来板底采风的专家、学者多如牛毛,可是他们好多人并没有真正看懂。回去一宣传,反而歪曲了。撮泰吉里面的骂洪摩,原本在彝语里是养兵的人,由于译者不懂彝语,把骂洪摩译成马哄摩,读出来就是苗族老人。闹了天大笑话不说,还引起没必要的民族文化纠纷。 阿诺阿布:你的学生出生在撮泰吉之乡,都喜欢跳撮泰吉吗? 王智:学生都非常喜欢,撮泰吉在一定层面上代表了彝族文化的发展、传承。在学生眼中,彝族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他们乐于做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一份子。 板底中学一直把民族歌舞、民族乐器、民风民俗作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重要课程,丰富民族文化进校园内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魅力,产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