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苏对传统彝文的认识 ——谈全国彝语文规范方案亟待解决的问题
艾潸阿苏
【提要】关于彝文规范统一的正体字和标准音的争论,已经多年,至今未解决好,随着09年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工作化委员会在西南民族大学挂牌成立,据报道已经审定通过了通用彝文和拼音方案,本文是作者在结合长期从事的对比经验,立足于北部方言,以求真务实地态度,指出了凉山《规范彝文方案》的诸如读音、字体、形款,次高调的处理问题等,从全国彝语文的实际之需,提出了彝语文统一必须回归彝族历史,用彝族性思维和逻辑等方法来规范,以及规范彝文中具体地方应该注意的问题的处理方法,诸如朔本正源,回归毕摩传统的书写方式等等。
关键词:彝语文规范 北部方言 彝文统一 彝性思维
彝文是古彝先民 历史和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独立于汉字的自源文字,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同源异流的彝族文字现状,也就形成了彝语六大方言的“文字异形,言语异声”的现象客观存在。当然就彝族文献记载可以得知,彝文在彝族先民希慕遮时代(古蜀国皇帝)时期,由毕摩宓阿叠整理规范后,彝文和彝语应该是相对统一的,之后在笃慕以后的“六祖分支”,随着彝族先民的辗转迁徙,也就大致形成了今天的彝语文现状,也就致使有些方言区没有文字。
建国以后,古老的彝文得以在党的政策中开始了现代规范化的历史进程。目前就推行的具体实施情况看来,只有四川凉山规范彝文方案(以下简称规范方案)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和显著的成效;云南规范彝文则陷入困境,名存实亡。因此我们在全国彝语文规范中,只能以凉山规范彝文方案为基础来加以改进、补充和完善。但是就目前四川、贵州、云南彝文工作者正在酝酿在四川《彝文规范方案》基础上规范完善表音体系的全国彝文方案。 阿苏认为,凡是去掉彝文的原始意思再谈建立表音体系的文字方案,都是一种错误的意识形态,彝文理应音意结合的文字体系,而绝对不应该是纯表音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