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濒危状况:民改前始终保留着浓郁传统文化的美姑县,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毕摩仪式频繁,毕摩文化保留十分完整,相应的这种绘画艺术形式的传承、发展、传播也较快。降至现今,随着人们视野的不断扩大、思想观念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毕摩职业不再神秘化,毕摩从业人数越来越少,许多熟悉传统毕摩绘画艺术的大师不断去世,毕摩绘画艺术传统正在消失。
保护与抢救这种古老文化已迫在眉睫。
四、保护计划
2008年——2010年 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做好毕摩绘画传承人的确认、建档、毕摩绘画的收集工作,成立“毕摩绘画”传承人协会,拟定相关保护措施,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
2011年——2012年 加强毕摩绘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做好毕摩文化生存空间的保护。
2013年 举行毕摩绘画展览,进一步做好数字化工作,加强研究工作,出版毕摩绘画专集,使文化传承与保护成为民众自觉的行为。
沙马史提(凉山州歌舞团演员)
![]() (全程彝语,无稿件)
(录音位置:13日16:00——18:00.wav 从40分30秒开始)
俄底日伙(凉山州歌舞团,彝族口弦传承人)
![]() 这一久放假在家里呆着,前两天接到会议通知,刚好赶上这个会,为来到这里很高兴。今天各位专家和学者都在这里,在中央民大、凉山州文联和凉山彝族父女儿童发展中心的协助和协调下,顺利召开的这次会议,自己感到很高兴,同时也很感动。
第一点对自己是彝族从小就很值得骄傲。在县城上小学的时候,班上的学生大多数是汉族,彝族学生只是少数,但是在语文、政治、数学、英语来说,汉族学生学汉语没有他们彝族孩子学得快,很多汉族学生的成绩不如彝族学生。汉语是汉族的主要语言,用这种语言教给汉族知识,为什么汉族不如彝族呢?用我们彝族的语言教汉族学生,他们更不能学好,因此彝语对于我们彝族来说,是值得骄傲的。
第二点,我首先说一下毕摩问题。我是毕摩的儿子,我们家子子孙孙都在搞毕摩活动。在共产党人民政府没有停产之前,都是悄悄的搞毕摩活动,比如说村子有人生病,我的叔叔、爸爸、爷爷这些人都被别人请去悄悄的搞毕摩活动。一个人得病了,要拿一只鸡出来,还要拿一只小猪出来,拿羊子出来搞毕摩也好。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在学校毕业以后没有考上学校,就当了一个村会计,同时在做毕摩活动。但是自己不懂毕摩的文字,也就是不懂彝族文字,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但是懂点汉字。现在想起来,自己不懂自己民族的文字,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现在很后悔,后悔没有学彝族文字。现在觉得自己老了,再去学彝族的文字已经来不及了。自己的叔叔、爸爸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时的人们之间互相争斗,经常有人被关到乡上一两个月,那时候是“挣公分”,被关以后公分也被取消了,一直在那里面搞“学习班”。现在他有很多时间搞毕摩,同时他也相信毕摩,现在每次回去都要搞一下毕摩。我是个毕摩的儿子,现在农村里面有些人不搞毕摩,因为有些人的想法不一致。有些自己是个毕摩都已经不搞毕摩活动了,也不学毕摩的语言文字,自己的哥哥、兄弟、叔叔、侄儿子有些不学毕摩的经验和文字,我都不高兴。以前自己的阿普有很多毕摩的书,现在很多都坏掉了,正在力图恢复。现在自己有时拿着家里毕摩的书看,自己都很感动,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搞过一段时间的毕摩活动。自己的毕摩经验,在农村里面,一个人得病了,在毕摩仪式以后再打针、输液,病情很快就好。
在民族民间器乐方面,针对凉山州来说,十七个县市之内,布拖有唢呐。喜德、越西、甘洛这边有马布,马布和唢呐是两个乐器,唢呐的嘴比较大。就布拖县来说,只有一个人吹得很好,但是这个人的几个女儿和儿子都不会吹,我对此感到很可惜。在前几年,这个人参加民族民间调研,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当时这个人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县上专门让我去陪他,他直接把他送到他的侄儿子家里。我是搞口弦的,自己很爱好口弦这个方面,十五岁就开始学口弦。在自己小的时候,村子里打口弦的人比较多,口弦有三片、两片和四片的,去跟师父学口弦,师父说我学不了,自己慢慢的努力,先从三片的开始学起,后来又学四片的,最后学两片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了三种口弦。两片口弦的制作现在在凉山州内都已经没有了,师父也没有,两片的口弦也没有了。只有云南那边的一个80多岁的彝族和自己手里有一幅两片的口弦。竹片的口弦在布拖有一幅,昭觉有一幅,自己也有一副,非常珍贵。现在会做的师父没有了,原材料也找不到了,只有金竹才能做出好的口弦,金竹只有雷波才有,但是有金竹没有师父也不能做口弦。口弦现在已经面临缺失了,今天在坐的各位和大家要培养和支持新的口弦继承人。自己在家里从来没有弹过口弦,家里村子有人(彝语 13日下午16:00—18;00 录音时间 01:13:05),这是一种民间的东西,别人不懂。自己一直爱好这个方面,口弦有自己民族的特点,竹片口弦缺失,金属口弦的师父多,但是技术上没有以前的好。现在自己在家里悄悄培养了两个十二三岁的侄女吹口弦,上次回去,两个侄女跑到自己身边来要口弦表演,我觉得还不错,一人送了一幅口弦给她们,打算今后还要找好的口弦给侄女。现在在凉山妇女儿童中心也有几个培养对象,几个女演员也很用心的在跟他学口弦,人手一幅口弦。
第三给大家带来一段竹片口弦表演。
14日上午8:30——10:00
讨论主题:彝族文学艺术创作与公共媒体传播
主持人:贾瓦盘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