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历史学 查看内容

杜 宇 寻 踪

2012-2-15 14:53|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22508| 评论: 0|原作者: 晏 权|来自: 中国彝族网

摘要: 关于杜宇氏族的说法有多种,一些问题尚有争议。但从有关史籍和考古中确定,杜宇就是朱提人。又据有关专家考察证实,与鲁甸现有地名应证,杜宇氏族最早就居住在今鲁甸野石,并与彝 ...
杜宇归隐回朱提

蜀人之所以把杜宇幻化为杜鹃鸟,是因为杜鹃和农业生产有关,众所周知,杜鹃,又名布谷鸟,是农林益鸟。师旷《禽经》说:“杜鹃出蜀中,春暮即鸣,田家候之,以兴农事。”杜宇掌政时期,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营造了古蜀国农耕文明,后人容易把杜鹃和杜宇联系。其次,杜鹃鸟的吟唱则有“四音一节”的旋律,其声凄厉动人哀思,正如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云:“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宋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杨万里《杜鹃花》云:“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等等。在杜宇死后,蜀民同情失败者,为表达对杜宇的追思,将其幻化为了杜鹃。望帝化为杜鹃鸟,也成为蜀人世代相传的神话故事。

杜宇失国后,率部退出成都平原,“退隐西山”,就是退到高原地区。一部分退回家乡朱提地区。据陈本明先生在《朱提文化论》中说:“昭通营盘村古墓群的出土文物大致反映出这种情况,经考证时间属于青铜时代遗存,即大约在春秋时。出土的青铜矛、戈、剑、剑鞘、臂甲的型制与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周围地区的‘巴蜀式’器物相似。……特别是出土的青铜带钩,体似琵琶形,首曲鸟头形,钮柱较短,与三星堆出土的鸟头形器正好相同,带有杜宇族图腾的特征。说明杜宇族被鳖灵战败后,退回朱提。时间恰与杜宇与鳖灵时期相符。”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