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在古蜀国称望帝
还有一说,在公元前1026年冬,即周文王十二年,太公姜尚,派使节人蜀。联络蜀王鱼凫氏,会同西南巴濮各部,相约次年春天,会师盂津,进军朝歌,共建新的王朝。蜀与周人,本是姻族。加之长期受到殷人的镇压和残害,早对“瘟商”恨之入骨。所以欣然加盟,倾其精锐北上伐纣。被来自朱提(今昭鲁坝子)的年轻的杜宇趁蜀军挥师北伐,国内空虚之际,一举摧毁了鱼凫王朝。 杜宇掌政时期,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营造了古蜀国农耕文明。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大量的酒器,如:盉、杯、觚、勺、尖底盏等,种类较多,酿酒需要有丰富的谷物,大量酒器的发掘出土充分反映了古蜀国农业生产的富余。刘少匆先生所著《雾中王国—神秘的三星堆》一书说:“杜宇王朝最大的功绩在于‘教民务农’,而且还把农事推广到东面的巴国。这清楚地表明,鱼凫田于湔山还是处于农牧并重的阶段。到了杜宇时代,畜牧已成为家庭副业,农耕才是社会的主要标志。”由此证明,杜宇移治郫邑,教民务农所传授的农业技术,主要是“按农事季节耕种”。同理,杜宇“教民务农”证明杜宇氏族掌握的农业生产技术要高于蜀地。杜宇称蜀王后,倡导农业,事农兴蜀,进一步推进了蜀国社会的发展。使之成为国力昌盛繁荣,农业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地域宽扩的泱泱大国,展现出绚丽多彩的文明情景。 杜宇治蜀,颇有成效。在他的治理下,原本落后的土著部落也开始农耕。这些土著,原本靠渔猎生活,茹毛饮血,捉不到野兽就想着通过战争掠夺,很不安定。从渔猎走上农耕,是安居的一大条件,这些土著部落逐渐安居了下来。鱼凫国的遗民,国亡后隐在山中,见此情形,也纷纷复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