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是古朱提今鲁甸人
从已发掘出土的文物看,鲁甸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新石器晚期已进入到铜、石器并用时代,主要以马厂遗址中出土的铜斧、铜剑为代表,约在商末、西周初期。并与“三星堆”有密切的联系。就发掘出许多远古时期的石器、陶器和青铜器,其中有鸟形模样,与四川“三星堆”出土文物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境内文屏镇普芝噜村上野石的大型村落遗址看,当时人类已经离开洞穴生活了。 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和“三星堆”博物馆联合组成“寻访南丝路,探秘三星堆”考察团到鲁甸,先后到野石山、乐马厂等地进行察看,并详细察看鲁甸文管所馆藏出土文物,他们对鲁甸野石山出土的少量青铜器很感兴趣。“三星堆”博物馆馆长肖先进先生说:“终于在昭通(鲁甸)看到了‘三星堆’文化的影子。” (三)、从鲁甸现存的彝语地名看: 鲁甸是彝族的祖先居住之地。属古“朱提”辖地。按《汉志》颜注引苏林载:“朱音铢,提音时。”《爨龙颜碑阴》亦说:“朱提”一般按古代地名的特殊读音,应读为“殊实”。还有一种说法:“朱提”一名是分别由两个上古时期汉语的通假单字构成,其义为美好之语。范文钟先生释为:“朱提山为美丽飞驰的群山,先有山名,古产银,故又称银为‘朱提’”。“朱提”的读音在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一书中标注为:“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昭通。境内有朱提山,产银多而美,后世因以朱提为高质银的代称。”“朱提”一词的出现,最早出现于西汉杨雄《蜀王本记》:“后有一男子,名杜宇,从天堕,止朱提。”从“朱提”的读音看,它是从本土先民“僰人”(或彝族)语音演化而来。在鲁甸境内,至今还存在不少土著民族语地名,如“啰章嘎”、“普芝噜”、“阿噜伯”、“居乐角”、“安阁”、“查拉”、“穑滴海”等。这些地名,都是用汉语语音移植的字面,难于用汉语言解释其真正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