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云南滇北禄劝武定纳苏彝人的丧葬习俗

2012-3-1 10:04|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9269| 评论: 0|原作者: 张纯德 |来自: 中国彝族网

摘要: 云南滇北禄劝武定彝族纳苏人历史上行火葬,从明末清初以来则正常死亡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行火葬。其土葬传统习俗可分为停尸、人殓、家祭、场祭、指路 ...
云南滇北禄劝武定纳苏彝人的丧葬习俗


    上述祭仪结束,.天已见明。一边丧家及吊丧者准备灵前祭献早饭,一边毕摩助手、孝子及数人帮手,带着祭品(男一只公鸡,女一枚鸡蛋,上放一块盐的一碗米,半斤酒及香、钱纸等)到事先由毕摩卜定方向的山上寻“灵竹”,发现并经祭献后,枝根相连的挖取迎回祭场,一路为亡者招魂。在灵枢前经孝子“滴血点主”,由毕摩截取竹根(男九节,女七节)制作“诺斯”即灵牌。若亡者配偶已先去世,须于家堂神龛祭取配偶灵牌,与其进行“合灵”。灵牌制作就绪,置于米碗中,供在灵枢前桌上。至此,亡者三魂中的“头魂”已附于其上,将迎回家堂供奉,待以后宗族共同举行祭祖盛典,经祭奠焚化,灵魂升天成祖先神。
接着,丧家祭献一只羊,进行“献药”祭仪。“药”由香附草根、草果、胡椒、牺牲胆汁等配制而成,盛于木盆中,置于灵枢前神座下,盆上放一把尖刀,以示“守药”,防止野鬼等邪恶前来抢“药”。毕摩诵《献药经》,孝男孝女依次前来跪拜并饮一口“药”,毕摩一一点明其名。

    吃过早饭,孝子由宗族长者陪同,牵一匹公马,端着内放有一对玉或银镯及货币的漆盘,来到舅家帐篷前磕头,恳求舅家允许将亡者安葬。这时舅家一般要发难,训斥孝子没有很好赡养父或母,以至过早离世。这时,宗族长者要为孝子求情。至于死因,因亡者病重期间,舅家会多次探视,所以一般不会追查。但多有开棺查验,主要审视孝子给亡者穿戴上有无亏待及一睹遗容。若没有发生大的争议,舅家收下孝子礼物(过后大多仍原物返还),抽刀砍断灵棚后事先栽下的一棵青松,表示允许安葬。随即,吊丧亲友除女儿留下外,各家向亡者最后磕头,留下魂幡、纸花架,整队奏乐,鸣枪离开返家。

五、指路

    吊丧者离开后,将制就的灵牌从祭场奉送至家堂神龛供奉,献酒、茶及一只鸡,此后在一个月内香火、供品不间断。时近中午,灵枢从灵棚抬移至祭场旁另一空地,脚朝东,首向西地安放,于灵枢左侧重新插布树枝神座,设祭坛,打醋炭用物仍备用;于灵柩正前方左右用白柴成“X”形,有间隔地各插一排,间隔里分别插上约五尺高的青桐栗树枝,从而形成约10米长的通道,通道尽头呈三角,且前一根高,后两根矮地栽插三根松木桩,此桩称“太阳桩”。亡者坐骑面向东地牵立于通道旁。

    彝族纳苏人认为,有些人去世,其魂会与某活人魂约定共同归祖,这叫做“约死伴”。所以毕摩在卜算丧葬适用吉日的同时,亦要卜算亡者是否有“约死伴”。若有且不幸被“约”者是同宗族或同村人,则一定要进行“隔制”,迫使他们“毁约”。
“隔制”祭仪在“指路”祭仪前灵枢旁祭坛前进行,被“约”者呈蹲状,左手持一刺枝,右手栓一根秧草编制的草绳。毕摩,手牵着被“约”者手上的草绳,一手持一把尖刀,口诵《隔制经》。诵毕,一刀斩断草绳,被“约”者立即起身,不回头地向西走去,并用刺枝在身后左右扫刷后丢弃。
 已同步至 苏月飞阳的微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