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乡动态 彩云之南 查看内容

邛之卤:彝族始祖希慕遮原住地

14779 0 2011-9-28 15:41 发布者: 孙世美

阿普笃慕故里:巧家 邛之卤:彝族始祖希慕遮原住地 巧家县堂琅文化研究课题组 孙世美 陈正彪 《西南彝志·六祖起源》等书记载,约公元前1200年左右,彝族一世始祖孟遮(又名希慕遮),自牦牛徼外带领族群跋山涉 ...
阿普笃慕故里:巧家
堂琅人是个神秘而智慧的族群。他们有自己民族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他们能熟练使用纳西语、普米语、汉语等当地主流语言,而自己的语言仅限于自身族群内部交流。他们没有任何关于自己族群的传说,只说祖先从南京搬来。歌谣已失传,曾经有《十二月调》,用白族语唱,如今没人唱了。舞蹈和纳西舞相近,如今很少人能跳。他们没有彝族那样完整清晰的父子联名式的谱系,他们的谱系制作成一个松木灵牌,灵牌上仅保留三代人的姓名,如和氏桥家的牌位上竖排从右到左依次标明“祖母和一女之位”,“父和氏桥、母和老二之位”,“和氏门中之位”,“和氏那、和三子之位”。当第四代人出生了,就要把牌位上辈分最高的一代的名字刮去,牌位上始终保留三代。曾经有自己族群主持各种仪式的老人,称司阿姆,但现在从衣食起居到婚嫁丧葬,他们的所有风俗习惯都跟纳西族相同,以至他们中的老人过世了请的是纳西东巴做法事。祭奠祖先时在坟前祭台上垫上青松叶。几乎每个被采访对象都理直气壮地称自己是螳螂(tānglāng)人。当问及他们和彝族的关系时,他们无一例外地矢口否认自己是彝族,态度非常坚决。从他们的体貌特征、语音状况、崇拜青松等方面看,他们是地道的彝族,可是,他们却矢口否认自己是彝族,这是很奇怪的。这是个埋得很深的族群。如果回复到历史上去考察,大概可以理出这样一个思路:在从堂狼山沿金沙江上游迁徙的过程中,这个螳螂族群为了纪念自己祖先的居住地和祖先辉煌的历史,保留了“螳螂”的族称,要知道他们的祖先有过多么荣耀的过去,今天从他们自豪地称自己是螳螂人即可看出。在漫长的迁徙过程里,为了族群的生存延续,在和其他强大族群的生存竞争中,他们练就一套自我保护的生存本领,努力隐瞒自己的历史,隐姓埋名,隐藏在其他族群中,但却把代表自身记忆和文化的语言保留下来。

丽江市地方史志办主任杨树高认为他留人和螳螂人一样神秘,他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建议我们到永胜县去调查。在永胜县六德乡,在该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强、六德乡文化站有关专家的陪同下,笔者一行到他留山寨,参观了壮观的他留坟林。

他留人,1953年划为彝族。据简良开先生在《神秘的他留人》里介绍:“他留人(含六德人),他留自称‘他鲁苏’,他称旧时泛称‘他鲁苏’,志书则称‘他留人’,六德人,自称‘六德濮’,他称‘六德人’。”“他留人是彝族支系中的一个奇异族群,就其族别称谓的他留人除六德乡外,在永胜县内的仁和、程海、板桥、顺州等乡镇及华坪县通达乡、中心镇木角坪、鹤庆县六合乡,四川攀枝花市格里坪野竹林、盐边县、盐源县等地也有一部分。”他留人,自称“他鲁苏”。“苏”为人的意思,意为外路人,就是说他留先民是从外地迁徙来的。究竟从哪里来?他留人自称祖先从南京来,是“洪武调卫入永”而来的。洪武年间进入云南的军队是中原汉族,他留人也自称祖上来自南京,这是怎么回事呢?1386年明王朝批准征南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提出的“云南土地甚广,而荒芜居多,宜置屯。令军士开垦,以备储待”的建议,推行“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明洪武二十九年,首任澜沧卫军民指挥使王佐率督本卫官军和所属北胜、永宁、蒗蕖三州土司军民构筑澜沧卫城时,他留人属北胜世守高土司所辖的游牧部落而被集中起来,按明时军队建制组成工程施工队伍,带有军事性质,编为三百六十户伍(约400人)。这支队伍住在城东南山麓,历时一个多世纪。从那时起他留人就开始接受汉文化,并造就了一批石匠、木匠等工艺美术方面的人才。澜沧卫城竣工后,高土司就把这支带有军事性质的队伍转移到营盘,实行屯戍制,后来扩建为他留城堡。看来,他留人说祖籍南京,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