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阿计营”土司遗迹初探(五)—浅述阿计营彝族的“三魂”观及丧葬仪式

2011-9-23 12:47|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5817| 评论: 0|原作者: 刘金松|来自: 中国彝族网

摘要: “万物有灵魂,无魂不会生,人生魂来附,人死魂先去”。在彝文献《祖神源流》有这样记载。在彝族原始的宗教 ...

“阿计营”土司遗迹初探(五)
—浅述阿计营彝族的“三魂”观及丧葬仪式

贵州黔西南州彝学会 刘金松

“万物有灵魂,无魂不会生,人生魂来附,人死魂先去”。在彝文献《祖神源流》有这样记载。在彝族原始的宗教观念中,彝族人普遍信仰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变为“批鄙”(彝语,菩萨),主宰着人的生存和各种活动。灵魂可以脱离人的身体而存在,它并不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在彝族的信仰世界里,有一种强烈地回归到民族发祥地的欲望。这种欲望的突出表现,就是人死后灵魂要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与远祖之灵团聚。实际上就是对祖先灵魂的信仰。

5.jpg

“草上结稻穗,蒿上长荞麦,背水装回鱼儿来,放牧牵着獐麂归.”彝族人心目中祖先居住的地方是一片美丽丰饶的乐土,祖先们在那里的生活比现实的生活中更加安逸。这种思想支配着整个彝族族群的意识,成为他们人生归宿追求的最高境界。这实际上也就成为了阿计营彝族人至今始终保持着对祖先的怀念与崇敬之情的根本原因。也是彝族生死不离族体的族群意识的集中体现,是彝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

“阴间人死有三魂,快魂要去阴间地,善魂守着祖灵牌,恶魂在那坟脚居。”彝族认为每个人活着时就已经具有了三个躯体之外的精神的东西,叫“依、娜、娜格”(意思近似汉语的魂、魄、灵),统称为“灵魂”。“三个灵魂”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成为一个共同体,是彝族人灵魂观念的核心。三魂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支撑着人的躯体。三魂可附体也可脱体,一旦脱离人体会出现不良反映,如生病、精神疲惫,甚至死亡等。人死后三个灵魂各有不同的归宿,一个灵魂离开了躯体进人"石姆恩哈"(阴间),等待尸体火化安葬后投胎转世;一个灵魂在“毕摩”( 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相当于其他民族的端公道士)的指引下前往祖先生活的地方,并招附于用制成的灵筒"马都"(灵牌)而由子孙供奉。到一定时候,由其子女举行超度仪式送往祖界。当后人对着灵筒进行祭祀祈祷时,祖先们能够感知;一个灵魂仍附在尸体、骨灰上在坟地守护。
12345下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