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阿计营”土司遗迹初探(五)—浅述阿计营彝族的“三魂”观及丧葬仪式

2011-9-23 12:47|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5819| 评论: 0|原作者: 刘金松|来自: 中国彝族网

摘要: “万物有灵魂,无魂不会生,人生魂来附,人死魂先去”。在彝文献《祖神源流》有这样记载。在彝族原始的宗教 ...
浅述阿计营彝族的“三魂”观及丧葬仪式


毕摩具有多重身份,是信仰活动中心人物。从宗教职能来看是作毕、司祭、行医、占卜等活动的主持者,是沟通“人与神”的中介。在古代彝族“君、臣、师”的政权结构中,毕摩担任着“师”的职责,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负责整理、规范、传授彝族文字,撰写和传抄包括宗教、哲学、伦理、历史、天文、医药、农药、工艺、礼俗、文字等典籍。所以又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毕摩就成了为彝族社会生活中主持祭祀,禳解崇祸,占验吉凶,主持盟誓以及进行裁判的神灵代表和法力的象征。

彝族自古就有“父欠子债是娶妻安家,子欠父债是安葬送灵。”的教导。彝族人家里有老人死后,首先要请毕摩翻经书择定下葬吉日。然后派人去赶(通知)寨邻、亲友前来帮助料理。人死后每天晚上都要有寨邻亲戚来唱“孝歌”(内容多数是彝族祖先的迁徙历史和一些经典的战事)。在安葬死者的头一天下午四点左右,祭奠仪式就开始了。首先由死者的老外家来人自带香纸蜡烛,背着酒,用竹饭箩装好“鸡和饭”(在家用糯米和宰杀好的整鸡一起煮熟的饭,鸡的内脏只能留肝在腹腔里。宰杀鸡时要喊死者的名字)前来来祭奠。死者的子孙跪在家门口坝子里的右边迎接,每一帮亲戚前来祭奠,孝子们要敬酒三碗。按辈份排列跪成几排,前排靠右边的是死者披麻戴孝的儿子们。媳妇们只带“套头”(环绕在头帕边缘的刺绣彩带,在出嫁时也佩戴)和“套背”(用黑布和蓝布做成的,相当于小马甲一样)的跪在儿子们的左边,每人的后面站着一位外家派来的侄女,手持红伞,专门给她们遮阳挡雨。后面排列依次是孙子孙媳、曾孙子曾孙媳。每一帮前来祭奠的亲戚都要用红、黑、蓝、黄、白五色草纸扎成一把大伞,由一个人扛着在前面带路。死者的姑娘家还要抬一头宰杀好但未开膛破肚的肥猪,猪的口里横放着一个紫色的玉米棒子,带着唢呐队前来奏丧葬乐。

"彝人有钱就错比(意即'送灵'、'安灵'),汉人有钱就建房"。彝族人认为死者的灵魂到"石姆恩哈"还要继续生活,象活人一样会吃会喝,会生产和放牧。于是就出现了给死者“打(杀)牛”献牲祭祀仪式,彝语叫"格木古尔",是其子女对死去父母履行的一种感恩仪式。其用意是让死者的灵魂得到牲魂,好在阴间蓄养牲畜,过着富裕生活,就不会再来作祟子孙,能够荫护着子孙的命运,决定着后代的繁衍昌盛。给死者亡灵祭献得越多,得到的恩赐就越大,形成了"葬,是孝;厚葬,是大孝"的丧葬观念。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