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德
他是真正用心来歌唱的人,他创作了以《月亮星星伴你走》为代表的20多首民间彝族音乐。他始终坚持民族原生态艺术和精神创造活动,是个不断创新追求完美的民间艺人,民族文化五彩纷呈的魅力彝乡———板底,给了他很大的发展空间,他的作品成了当今黔西北高原的一块“活化石”。
板底彝乡的“天籁之音”
———记草根艺人文友德和他的歌
文/文 贵 杜重飞 王纯亮
坚守:演绎百草坪生命本质的“天高云淡”
草根艺人文友德,人称文歌师,1960年6月10日生于贵州省威宁县板底乡板底村,识字不多,但天资聪颖,悟性、记性极好,他创作的彝族民歌在黔西北一代的彝族人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不会谱曲,自己创作的歌全记在心里,要形成歌篇,需要别人帮助记谱、写词。
文友德创作的彝族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看来,民族民间文化本身如浩瀚大海,而他自己那充满风暴的生活何尝不是一部隐然裸露创造秘密的独特语本,演绎着传奇式的人生。
文友德说,以前,曲谷(情歌)是在特定的场所,青年男女相互表达爱意和劳动场景时唱的,但因为诸多原因不准在公开场合唱。民族文化五彩斑斓的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曾经历过外来教会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被历史湮没,文友德的精神活动与艺术创造人为地被社会忽略,长期埋藏。
但文友德一直坚守着创作之梦。
文友德用手中的笔写下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得懂的彝语歌词,用一台录音机百次千次地录下自己的声音,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与肯定、自我发现、自我发掘、自我确认后,他不免生发出自我阐释的冲动:“那个时候,我们充分利用一起放牧的日子,把我创作的民歌,一句一句地教给一起放牲口的同伴们,我们经常集体约会对歌,能唱赢我们的姑娘没有。”
当精神文明建设的春风吹绿大江南北,人们越来越对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唤起了民族文化自醒自觉与自信。文友德“疯狂”了,整夜整夜教村民们唱民歌,日复一日,板底彝乡民歌风大振,他创作的彝家酒歌、劳动号子、山歌等反应民风民俗的歌曲在当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得不承认,是他唤起板底彝族人民的文化自醒、自觉与自信。
给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风生水起”
彝乡板底,作为黔西北高原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近年来,为努力把民族文化打造成旅游名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该乡竭力整合资源,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条件。
板底乡中、小学开展了月琴、千人铃铛舞、民族民间歌舞等特色课程,通过民间文化进课堂的形式来奠定和拓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空间,实现了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的共融发展;积极筹措资金扶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批批优秀的作品相继被挖掘和整理,如2005年被列为全国非物文化的戏剧活化石“撮泰吉”、大型音乐歌舞“阿西里西”、独具艺术魅力的“千人铃铛舞”等;一批批保留和传承得较为完善的彝族民间文学、民族服饰、民歌、民舞、民俗、民居等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板底乡还完成了《阿西里西之声———来自彝乡板底的召唤》的搜集、整理、翻译、校编、配套大型音乐电视拍摄等工作,并于2008年注册成立了全县第一个经营性文化单位“威宁县阿西里西艺术团”,为整合、开发、保护板底乡民族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发展平台。
文友德和老艺术家李永才创作的彝族民歌,大多收录进《阿西里西之声—来自彝乡板底的召唤》民歌集里。文友德现已被该乡党委、政府和威宁县板底中学聘为该校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专职教师,正以他独具魅力的艺术人生和饱满的热情辛勤耕耘在学校的“田间地头”。
作品:见证彝乡社会生活的“滚滚红尘”
文友德的歌大多是歌颂党在民族地区的惠民政策和毕节试验区、威宁试点、彝乡板底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有的是酒歌,劝亲戚朋友喝酒,朴实地反映了亲人、朋友不常相聚,偶然相逢时的那种亲切与豪迈,充分彰显出彝乡板底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反映了勤劳善良的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
文友德创作的歌,他说三天三夜唱不完,有很多是即兴创作的,其中有一首酒歌的歌词大意是:“朋友,好久不见你,不断的追忆你,却杳无音讯。想起了过去,茶不思饭不想,离开了你是煎熬,没有了你好无趣。从此刻开始,你去哪我到哪,时时刻刻不分离,生生世世在一起,时时刻刻不分离,生生世世在一起。”
记者采访文友德时,问他年青时是不是唱“曲谷”。他笑了笑说:“经常唱,唱得赢我们的人太少了。”得意之余,也同时勾起了他对那段美好时光的追忆。他说:“我的妻子就是唱歌唱来的,她一直非常支持我创作和唱歌。”
文友德告诉笔者,有一次他们在百草坪梁子和“达发寨”(百草坪周边村寨)的姑娘赛了三天三夜的歌,胜负不见分晓,最后以一首《达发百草坪》赢了她们,随即他又诡秘地做了一个很是幽默的动作,唱了那首“达发”姑娘没办法对的歌,歌词大意:
达发百草坪,罩子雾尘尘,白天野狗叫,晚上鬼敲门。
达发百草坪,金银耀眼神,白天羊满坡,晚上妹约哥!
民歌:架起外界了解彝乡的“天籁之音”
文友德创作的歌,通俗朴实,只要听过,就让人难以忘记那优美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他的歌在赫章、威宁、六盘水、昭通等彝区广为传唱,引来了许多彝学研究专家、学者、游人、外媒记者等前来板底调研。
近年来,在“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上,文友德多次获得威宁赛区原生太态表演形式第一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采访结束,眼看记者要走,文友德捧出大碗的咂酒,夫妻双双唱起了他自己创作的《月亮星星伴你走》,歌词大意为:“远方的亲戚,四方的朋友,才来就要走,为何这样忙,本想咱们多聚聚,可又留不住,可惜了,真可惜!可惜了,真可惜!不得不走咯,请举杯中酒,共同干一杯。月亮星星送你走,月亮星星把你送!月亮星星送你走,月亮星星把你送!愿一路平安!”在一声“夺火———夺———”(干杯)中,我们一饮而尽大碗的咂酒。当车轮卷起的尘烟消失在那古老且充满传奇色彩的彝家山寨,远方已是灯火阑珊,天上月亮正圆,星光璀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