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勒俄特依》全文

7313 1 2008-12-21 15:45 发布者: 苏月飞阳

《勒俄特依》全文

本电子版原文出自:青马网站民族文艺板块,http://ourfolk.net
原文未注明版本,对原文的明显错别字进行了修改,也做了排版上的调整。
木确.2008.12.19.
本版编辑:Yizu.co  苏月飞阳

一、天地演变史-天地演变史余篇
二、雷电史
三、雪子十二支
四、猴氏的家谱
五、开天辟地
六、阿俄暑布
七、支格阿龙
八、呼日唤月
九、射日射月
十、喊独日独月出
十一、石尔俄特
十二、洪水漫天地
十三、兹的住地
十四、合侯赛变


一、天地演变史

远古的时候,上面没有天,有天没有星;下面没有地,有地不生草。
中间无人过,四周未形成,地面不刮风。
似云不是云,散也散不去,既非黑洞洞,又非明亮亮;
上下阴森森,四方昏沉沉,天地未分开,洪水未消退。
一天反着变,变化极反常;
一天正面变,变化似正常。
天地的一代,混沌演变水;
天地的二代,地上雾蒙蒙;
天地的三代,水色变金色;
天地的四代,四面有星光;
天地的五代,星星发出声;
天地的六代,发声后平静;
天地的七代,平静又后变;
天地的八代,变化来势猛;
天地的九代,下界遭毁灭;
天地的十代,万物毁灭尽;
此为天地演变史。

天地演变史余篇

变化未终止,后还有余篇,已成的天地,模样变异常,斑鸠来叼鸡吃,惊了麻子尔第家。
急忙邀来众朋友,出谋献计共商量,宰牛两头不够吃,杀了十头才满足。
要了两张镇妖[?],给了四根除魔棒,张起银弓射,搭起金箭射,再用铜块铁块压其上。


二、雷电史

远古的时候,此后发生一奇事,此后突然震两声。
头声空中响,二声空中行,途经吾则火施山,叶则火碾山,古鲁巴杰山,姐阶纳杰山,麻补火克山,低曲巴碾山,走遍天涯与地角。
仰头看青天,怒目看太阳,伸手掰树梢,树梢"卡"地断,张口咬山岩,山岩"轰"地崩,伸脚踏山头,铜线铁线十二种,此为雷电史。


三、雪子十二支

远古的时候,天庭祖灵掉下来,掉在恩杰杰列山,变成烈火在燃烧。九天到晚,九夜到亮,白天成烟柱,晚上成巨光。
天是这样燃,地是这样燃,变来又变去,生出一对哑物来。矮小又难看,既不耐风吹,能否成先人?不能成先人。
恩厅固子家,请俄惹结志,派对银男和金女,又派黄云和白云,去到大地上。能否成人类? 不能成人类。
变成松身愚蠢人,初生第一代,只有两尺高。到了第二代,与人一样高。到了第三代,松树一样高。到了第四代,山峰一样高。
五代长齐天,身长闪[?],行动慢腾腾,走路摇晃晃,呼吸气奄奄,似死又非死。
头上有喜鹊,腰间住蜜蜂,鼻孔住着蓬间雀,腋下住松鼠,肚脐住着地麻雀,脚心住蚂蚁。能否成人类?还是不能成人类。
地上派岩燕,去到天上问恩体,恩体谷兹出门,察看地面然后说:做了九次黑白醮,既可成人类。
做了九次黑白醮,头上喜鹊窝,卸到树林中;腰间蜜蜂窝,卸到岩壁下;鼻孔蓬间雀,卸到刺丛中;腋下松鼠窝,卸到土洞中;
肝脐麻雀窝,卸到地坎上;膝腋斑鸠窝,卸到树丛中。脚心蚂蚁巢,卸到泥土内。能否成人类?仍然不能成人类。
此后,变化变化着,天上掉下泡桐树。落在大地上,升起三股雾,升到天空去,降下三场红雪来。
九天化到晚,九夜化到亮,为成祖先来融化,为成人类来融化,做了九次黑白醮。
结冰来做骨,下雪来做肉,吹风来做气,下雨来做血,星星做眼睛,变成雪族的种类。
雪族子孙十二种。

雪族子孙十二种,有血的六种,无血的六种。
无血的六种有:草为第一种,分支出去后,住在草地上,遍地都是黑头草。
宽叶树为第二种,柏杨树是雪子。
针叶树为第三种,住在杉林中。
水筋草是四种,水筋是雪子。
铁灯草是第五种,铁灯草是雪子,住在沼泽边;
藤蔓是六种,住在树根岩避边。

有血的六种:蛙为第一种,派生出三家,住在水池边,蛙类的长子,成为癞蛤蟆,住在土洞中;
蛙类的次子,成为红田鸡,住在溪水边;蛙类的幺子,成为绿青蛙,住在屋檐下。
蛙类繁殖无数量。
蛇为第二种,蛇类长子分出后,住在峭岩陡壁下,成为龙蛇的土司。
蛇类次子分出后,成为常见的长蛇,住在阴湿沟谷里;蛇类幺子分出后,成为红嘴蛇,住在沼池水池边;
鹰为第三种。鹰类长子分出后,就是天空的神鹰,成为鸟中的皇帝,住院在白云山;
鸟中的土司,就是花孔雀,住在东海边;
鸟中的头目,就是天空的飞雁,住在谷戳戳洪山;
鹰类次子分出后,成为普通的鹰类,它的老大分出后,成为黑色秃头鹰,住在杉林里;
它的老二分出后,成为白色鹞,终日漫天游。它的老幺分出后,成为饿老鹰,住在呷洛列鄙。
熊为第四种,黑熊分三家,住在深山老林里,黑熊繁殖无数量。
猴为第五种。猴分为三家,住在树林与岩上,猴类繁殖无数量。
人为第六种,住在世界上。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