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可乐“套头葬”墓葬文化及其族属问题初探

2011-3-28 13:04|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4427| 评论: 0|原作者: 阿哲鲁仇直|来自: 中国彝族网

摘要: 在可乐发现的“套头葬”墓葬葬式,是源于古代彝人对上天和祖先的顶礼膜拜,以及对死者的尊崇,同时也蕴含了古代彝族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因此,可乐“套头葬”的族属问题不言而喻,它是我国古代彝族布部留下的一种特 ...

可乐“套头葬”墓葬文化及其族属问题初探

作者\:阿哲鲁仇直

一、发现可乐套头葬
      2000年的秋天,贵州考古界在可乐进行了一次为期40天的考古活动。这次考古,出土了罕见的套头葬古墓葬群,由此可乐套头葬古墓葬群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套头葬是用器物把死者的头套着下葬的葬式,有些墓葬中甚至出土了头脚都分别套着的葬式。这种葬式是罕见的,到目前为止它只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区域,贵州省赫章县的可乐乡(汉代的汉阳县址)。

为了研究可乐套头葬墓葬的族属问题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许多专家学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是贵州彝族文化学者李卿先生、贵州考古所的宋世坤先生和梁太鹤先生、贵州省民委的王子尧先生、毕节彝文翻译组组长王继超译审、赫章县文物局陈绍举局长以及原赫章民委的龙正清老师等,在这里我一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二、民族脉烙
     
远在秦汉以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开疆拓土,英勇善战;他们崇拜上天和祖先,并对之顶礼膜拜;他们崇尚科学,在遥远的五千年前就建立了研究天体的天文台(此遗址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他们从雄伟的点苍山(云南)走来,把统治版图从云南一路向东拓展到贵州、四川、广西……

他们是一个以家族血统为纽带的强大的统治集团,他们这个集团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等级森严,层次分明,不可逾越;这个统治集团有着严格的根深蒂固的家族血统观念,这个集团有着近500代的父子连名谱!他们使用文字的时限可追溯到上万年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民族所到之处,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些令人费解的迷团。下面笔者用自己对这个民族的认识和家族文化的渊源就可乐套头葬的族属问题及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作一番阐释,以期达到还原其民族文化历史本来面目的目的。

三、关于彝族六祖中布部和默部
    (一)布部
     
布部是以希弥斋的第32代孙弥克克为代表的彝族统治集团的代称,弥克克是笃弥的第五个儿子,是彝族著名的六祖典故里的六祖之一。在这里笔者还想多啰嗦几句,有些学者说的六祖分支其实就是六祖分封。彝文化是一门历史及其悠久且内涵及其丰富的古老文化学科,要想了解六祖分封的含义,那么就更应该从彝族文化的元素入手,要掌握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等背景,才能真正地理解六祖的内涵。

六祖它不是普通的汉文化意义上的六个鼻祖六个祖宗,这个六祖是血脉相连的六兄弟,这个是彝族文化里是祖摩,即汉文化中君王之义。六祖即笃弥帝君的六个儿子,六祖分封其实是一次统治家族内部的政治活动。其时笃弥帝君为了表现自己的仁慈,不让自己的六个儿子有贵贱之别,就把大部分疆土都分封给六个儿子,让他们各自为政、各自为王。分封后,六个新君主便带着各自的家小、慕魁(宰相)、玛赛(武将)、布摩(礼教人员,属文官类)、勾邹(头人,管事)、拿勾(工匠)、叵纣(仆众)等一应臣民,受命到各自的领地进行自己的统治活动——这才是中国彝族历史上六祖分封的真正内涵。因此六祖分封是统治家族集团内部的再分,是带有政治色彩的,而不是有些学者所言的那样:是为分支而分支,是彝族的一次大的分支活动等芸芸,这种认为其实是混淆视听,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布部代表弥克克的第七世孙阿德布一支由东川进占古苦沟(滇东北一带)后,向北发展到纪哦沟(现在的威宁一带)。到第十世孙糯克博时,在苦裸(现在的可乐)建立了统治中心,十四代以后弥克克的第二十四代孙默斋哦索将统治中心南移到威宁,并建立了以默斋哦索为国号的君长国(以家支彝语称哦索祖偷意为哦索君王家,而以彝语地名称那娄祖偷意为那娄君王家,那娄为彝语地名,即现在的威宁盐仓一带),也就是后来史书上称的乌撒部。

1234下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