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默部 “默部”是以希弥斋的第32代孙弥慈慈为代表的彝族统治集团的代称,弥慈慈是笃弥的第六个儿子,是六祖之一。默部和布部分立后,经过近300年的苦心经营,默部渐渐强大起来(此间在苦裸【现在的可乐】经营过六代,到东汉初期老二分到现在的镇雄当君王即后来的默部府,老三分到现在的大方当君王即后来的水西府,老大未成年夭折)。自德施(弥慈慈的第十二代孙)以后,特别是到妥阿哲(弥慈慈的第二十五代孙)的时候,在现在的大方县建立了政权,以家支称“阿哲祖偷”意为阿哲君王家,而以彝语地名称“博札口阿哲祖偷”意为住在博札口地方的阿哲君王家,“博札口”为彝语地名,即现在的大方县城一带,汉史书上称“水西家”与蜀汉政权建立了关系,蜀汉政权加封妥阿哲为“罗甸王”(彝族的王),默部的水西集团便在多个彝族统治集团中脱颖而出,并确立了对其它几个君长国的霸主地位,这一点引起了布部统治集团的不满。
在彝族历史上,布部和默部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当然水西依托强大的四十八部(目绰,汉语称土木)兵马及汉政权的支持,其统治地位越来越得到巩固【以至于后来觊觎大清江山的吴三桂总是把默部(水西统治集团)看作是他欲分离祖国大西南的拌脚石,便千方百计地加害水西政权,终于在1664年铸成了“吴王剿水西”的旷世奇冤】,而相对弱小的仅拥有二十八部(目绰,汉语称土木)兵马的布部,把受到默部集团的制约看作是一种耻辱,在势力不能与之抗衡的前提下,最终只能忍气吞声。在这一段时间里,布部把对上天的崇拜发挥到淋漓尽致,向天坟和套头葬便是这段历史时期不朽的见证。
在这里,我就重点阐述套头葬和与之相关的内容,其它的就不在累述,相信大家已拜读过这方面的文章以及前面我所提及的几位专家学者的文章。
(三)布部对上天的信仰 布部从糯克博进入可乐至默斋哦索南移威宁,总共在可乐经营了十五代,经营时间为300余年。在这数百年的时间长河里,“布部”统治地位的巩固和宗教信仰的成熟是密不可分的。以威宁为代表的“向天坟”就是布部集团留下的特殊葬式。这种葬式是对应星座的葬式,是古代彝族布部统治者希望自己死后灵魂升天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表达形式。彝族一直信奉天、地、人的三才论,也就是天为父,地为母,人为子,而人又分若干等。在这个思维空间里,彝族始终相信天是高高在上的,而“祖摩”(君王)是上天安排在人间统治世人的,是万物的主宰。祖摩是天子,是龙种,并且把日、月、星按地位作了对应划分:君王死后灵魂上太阳,大臣和贵族死后灵魂上月亮,启明星是布摩(贵族礼教人员“那布”)灵魂去的地方,满天星斗代表的是普通老百姓。
和对应星座的葬式一样,套头葬也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与向天坟相比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已。这种把对上天的崇拜体现在葬式上的,在“六祖”系列中布部表现得犹为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