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凉山州非遗项目精彩亮相成都国际非遗节

2040 2
发表于 2011-5-30 14:02: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隆重开幕
我州非遗项目精彩亮相国际非遗节

作为开幕式上的压轴大戏,凉山彝族服饰展演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5月29日,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隆重开幕。我州组织了150人的庞大代表团参加开幕式。
  本届国际非遗节以“弘扬人类文明,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与前两届相比,最大的特色是突出了国际性,来自全球20个国家的表演队伍,与来自中国各地的21支表演队近2000名民族艺术家,在“非遗节”开幕式上生动展示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人类非物质文化艺术。
  当天,近万名观众冒着绵绵细雨,自发观看了别具民族特色的开幕式暨“天府大巡游”。我州组织的“大凉山韦穆嘎乍(彝族服饰展演)”作为开幕式上的压轴大戏,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山坡上开满的是索玛花,最美的是彝家的新娘装……”伴随着高亢悠远的美妙音乐,当凉山150人的彝族服饰表演团一走进表演区,现场的观众就沸腾了起来。彝家姑娘精美的银饰,彝族男子胸前威武的英雄结,优雅的舞姿、帅气的步伐、灿烂的笑容,本届非遗节增光添彩。此次凉山彝族服饰展演精选了我州什扎、所地、义诺、阿都四大方言区的代表服饰,昭觉县的俄尔女装、新娘盛装,美姑青、中年男女套装,会东彝族高帽女装,甘洛刺绣女装,什扎、阿都男装,羊皮大氅、马尾蓑衣,以及珍贵的古代服饰,看得现场观众连连称赞不已。“很震惊!很漂亮!很优美!”观众宋亮琼接连对记者发出了三个“感叹号”。彝族服饰展演以它直观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我州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凉山的美女帅哥们,给个正面!”在接下来的“天府大巡游”活动中,凉山彝族服饰展演代表团成为了巡游队伍中最抢眼的一支。走在新落成的成都非遗博览园宽阔的大道上,绚丽多彩的彝族服饰赢得了道路两旁观众一阵阵热烈的喝彩声。“作为一名凉山的女子,能够将家乡的文化底蕴传达给全世界,我感到很自豪。”来自美姑县的阿古拉吉说。在采访中,代表团中很多演员都表达了同样的心情。
  凉山、阿坝、甘孜、南充等州市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也于当日同时开馆。凉山州的展馆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塑造出了一个鲜活的、深刻的大凉山文化遗产大印象,让前来参观的中外来宾留连不已。展馆设计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点,精心策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现场展演相结合,力求丰富多彩、直观生动、精致美观、富有特色。
  整个展厅集美观、大方、丰富于一体,以庄重而又充满活力的红色为基调,巧妙配以黑黄两色以及火镰纹、羊角纹、鸡冠纹等传统纹饰,以及火把节、彝族年、克智、彝族漆器、泸沽湖摩梭人习俗、藏族尔苏习俗等图文并茂、实物与现代科技运用的生动展示。走廊边、大厅内、转角处,做银饰的、擀毡的、漆器的、纺织的、捻线的、弹口弦的等各路来自凉山的民间艺人,在络绎不绝的游客面前自如地展示着自己的绝活,同时耐心地解答着游客的询问。展厅内飘荡着悦耳的彝族音乐,偶尔还回落着毕摩琅琅的诵经声,彝家女子宛若天簌的彝族高腔,现代乐队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现场表演,精彩纷呈。
  “我是第二次带孩子来参观非遗节了。”一位来自藏区的妇女带着9岁的孩子来参观凉山展馆,她说:“可以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文化。凉山展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许多游客都对凉山展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当日,凉山还精心编排和组织了口弦独奏、情歌对唱等3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态节目,参加民族传统艺术展演。 
  据了解,目前我州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省级名录57项,州人民政府公布的州级名录116项,还拥有一项国家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本届非遗节我州组织了230余人的队伍参加此次盛会,接下来还将参加主题日演出和民族传统艺术舞台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博览及活态展演等活动。
  据悉,2009年文化部正式确定国际非遗节永久落户成都,每两年于全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在成都市举办一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前,“非遗节”已成为全国性的四大文化节庆活动之一,也是世界上首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节会。

评论2

思想谱写辉煌Lv.9 发表于 2011-5-30 14:25:54 | 查看全部
一道很美的风景线。
axiuyingLv.8 发表于 2011-5-31 14:56:11 | 查看全部
漂亮的服饰加上俊男美女俊俏的面容-----美丽的风景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