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小凉山上传播文明的“彝汉父子兵”

2347 3
发表于 2011-1-16 15:48: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记喜获全国优秀农村电影放映队殊荣的马边“匡杰电影队”

     地处西南边陲,位于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全县共有9支电影放映队。2010年全年共计在207个村(社)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6部、2485场,群众观众达49.9万人次;为22所中小学校放映爱国影片10部、36场,学生观众达1.53万人次;放映城镇广场电影36场,城乡居民观众达1万余人次。其中,以匡培昌儿子匡杰姓名命名的荞坝乡匡杰父子“马帮电影队”尤为突出,更为典型,成为其它8支农村电影队的缩影。
马边“匡杰电影队”荣获全国优秀农村电影放映队.jpg
马边“匡杰电影队”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jpg
匡杰电影放映队请马帮运送放映设备到村寨.jpg
匡杰父子与部分家人的合影.jpg
    2010年12月21日,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隆重召开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大会,联合表彰了67个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放映队,四川省只有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匡杰电影队”和甘孜州乡城县香巴拉“太阳岛”电影放映队有幸荣膺此殊荣。

             电影为媒 喜结良缘
     匡杰的父亲叫匡培昌,汉族,生于1955年2月,现年55岁,1976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在荍坝乡茶叶村担任团支部书记,1978年10月参加由马边县电影公司管理的农村电影队,并担任荞坝区电影放映队队长。年轻帅气、热情大方、乐于助人的匡培昌经常在区电影院售票、放映和送电影下村,成为当地无人不识的焦点人物。在当时,地处边远山区的马边还没有电视,收听收音机、看胶片电影成了人们的时尚和奢侈品。逢场天,电影院内场场爆满,购票也相当困难。酷爱看电影的彝族女教师前进妈麻(汉名粟全英),因经常去看电影,与匡培昌相识、相知、相爱到结为夫妻,成为夫唱妇随的一对,丈夫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并大力支持其丈夫的放映工作。
              痴心不改 永不放弃
     匡培昌从1978年开始放电影,放映范围是荞坝区的老河坝、民主、荞坝、靛兰坝4个乡50多个村。除了在区电影院放映外,每月都要背着放映机深入学校、农村进行巡回放映露天坝坝电影,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寒冷的冬季,从未放弃过巡回放映。遇上农忙时节,白天要帮所到大队或生产队的社员铲土、锄草、栽秧、打谷,晚上就放映电影。尽管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艰辛,生活也相当的贫困,但他始终舍不得丢下心爱的放映机。在世纪之交,从市到县到区的电影公司、电影队纷纷破产解体,老匡也从电影公司放映员沦落为放映“个体户”,还廉价地收购了两套其他放映员改行扔下的电影机,经常到市县电影公司仓库租老影片来放映,成为当地唯一的“老电影”和村民们的“开心果”。直到2007年11月加盟乐山市惠民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为“2131”工程从事公益放映,才又回归到农村电影的“正规军”。老匡是一个执着电影事业、一心为山区彝、汉、苗各族群众服务的老电影人,迄今已创造了32年无事故安全放映的光荣历史,行程达15000多公里。
                 子承父业 后继有人
     匡杰是匡培昌的大儿子,彝族,生于1983年,高中文化,二级士官,退伍军人,中共党员,参加过“5.12”抗震救灾。聪明伶俐的他,从小受到父亲的耳熏目染,13岁便学会了放电影。15岁便利用节假日跟随父亲放电影,足迹遍布了荞坝片区的山山水水。2008年开始,与父亲共同挑起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重任,并成为主心骨。他有知识、有文化,观念新、见识广,容易掌握现代放映技术,更能熟练地操作数字放映设备,深受众人的好评。父亲逢人便说:“我的电影事业,后继有人了。”
                跋山涉水 一心为民
    马边属于高寒山区,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父子电影队常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饿了就用干粮充饥,渴了就喝沟里的生水;夏天,烈日当空,汗流浃背,蚊虫叮咬;冬天,雨雪交加,寒风刺骨,道路泥泞不堪,滑倒、绊倒是经常的事;每次巡映,至少都是十天半月的,最困难还是住宿艰苦,冬天不能洗澡,家中有什么急事,又不能及时回去。他们经常采用摩托运、马帮驮、肩挑背扛等方式,把放映机器设备运送到各村寨,为村民们送去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放映前,父子俩时刻不忘用话筒向村民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民族团结互助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在乐山惠民电影公司的帮助之下,还添置了数码相机,创造性地开展了“看电影、照全家福”活动,免费为各族群众拍摄、冲洗全家福生活照片,让彝、汉、苗群众尽享合家欢的天伦之乐。还经常主动为各族村民的红白喜事和节庆活动免费放电影,送欢乐。
仅从2007年参加“2131”工程农村公益放映到目前为止,为荞坝片区各族群众累计放映《安全用电》、《玉米种植》、《水稻栽培》、《茶园管理》、《栽培天麻》等科教片180余场;放映《建国大业》、《革命到底》、《围剿》、《惊心动魄》、《毛泽东去安源》、《邓小平1928》、《太行山上》等爱国主义题材的农村公益电影300多部、1129场,观众达20.4万人次。让广大群众在欣赏精彩电影的同时,接受了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爱国的热情和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弘扬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而今,匡杰父子电影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传播先进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使者,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
【信息来源及作者:   四川乐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本石巫果(13608139908)   陈远】   (编辑:马海林布)

评论3

大龙 发表于 2011-1-16 17:07:14 | 查看全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lakers42 发表于 2011-1-17 21:04:49 | 查看全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阿乙木嘎Lv.7 发表于 2011-1-17 22:19:05 | 查看全部
我邻居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