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全体教职工学前进行教学培训

2919 0
发表于 2017-2-28 10:21: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芒布曲比 于 2017-2-28 10:56 编辑

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全体教职工学前进行教学培训

IMG_6377.JPG

李寿祥老师

         (中国彝族网 陆宋林 陈云凤)讯   2月25日,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全体教职工在校会议室进行了开学前的教学培训。应校长禄绍康邀请,原威宁师范学校副校长李寿祥老师给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培训。
       李寿祥老师说,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的领导高瞻远瞩,在开学之前进行教师校本培训,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水准,抓教师队伍建设就抓住了问题、抓住了点子、抓住了根子,受禄校长委托,下面我就和大家谈谈我的几点思绪。
        第一、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是一所具有特殊使命的学校。
        首先,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承当着彝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承的任务,这是一件极其光荣和伟大的任务。办好一件事是需要一定的资金和一群热心的人在一起共同奋斗才能做好,彝文双语学校正是由一群充满着热心和有共同理想的人在一起,学校才发展得这么快。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彝族文化,彝族文化的主体是布摩文化,继承和发扬布摩文化就是在发扬彝族文化,发扬好彝族文化其实就是在发扬中华文化。那么我们要如何继承和发扬彝族布摩文化呢?我认为要依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发展彝族文化,两个基本点就是彝文和汉文。现在这时代的语言环境是汉文像汪洋大海一样覆盖着我们,所以要传承好、发展好彝族文化,除了要能识读彝族古文字、了解彝族历史和文化外,还需要借助汉文来进行对外宣传、推广。
       再次,彝族布摩文化要在大时代的背景环境下去发展,要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不能一成不变的继续搞明朝、清朝时期的布摩文化,时代背景不一样,布摩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内涵也应有所改变。要结合时代背景,挖掘布摩文化的精髓,突出特征的去继承和发展布摩文化。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运用好彝族各种礼仪活动,例如同学们参加彝族年活动时的节目《祝福词》,不能简单的把它看做一个节目,因为它蕴含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第二,如何搞好教学管理工作
       管理要围绕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学得好、用得上。那么如何才能教得好,学得好呢?首先要自己学得好,就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与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所以要多方渠道的学习、要向不同的人学习。教学有法,最大的法是用爱和善育人;教无定法,没有一定的死的方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结合科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方法,要做到专、深、精、广、博、通。
       教学环节遵循“三原则六环节”,第一,要以教师为主导,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导演,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引领作用。第二,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每节课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领他们主动的学习。第三,以训练为主线,用自己滔滔不绝的语言引领着学生学习,引导好学生跳好学习这支舞蹈。六环节就是第一先学导入;第二是展示目标,他分为口头展示、黑板展示、视频展示和书法展示,有目标的教学好似百米赛跑,没有目标的教学就像茶余饭后的散步,因此,教学不能像散步一样有随意化,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三是达标教学,达标教学是一堂课的重点,他是对你教学质量的回馈,我们要设计俩个目标,即低层目标和高层目标。低层目标就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具有很高的自主学习欲望和自主学习的行动,高层目标就是带领学生学习,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的向学生进行“手牵手”的教育。第四要检测矫正,第五是总结提升,第六是布置作业,就是要把上课的内容铭记于心,说之于口,出之于手。
IMG_6379.JPG

教职工在认真听课

        各位老师,我们要开动脑筋做教学,老师要当好红娘,让成绩差点的找好朋友,发动优生帮助差生,优化教学方式和结构,让优生有奔头,中生有发展,差生有进步。争取把教学质量再提高到新的层次。
IMG_6376.JPG

       李寿祥老师讲课结束后,禄绍康校长指出,李寿祥老师的人格魅力、他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全体教职工学习,李老师善于观察、总结,他是汉学教育领域里的专家,却对彝族文化研究得那么深刻,他对彝族布摩的定位和对彝文双语学校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他今天深入浅出的讲课是很有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的,希望大家对李老师提出的“专”、“深”、 “精”、 “广”、 “博”、 “通”六字加以理解,努力在工作和学习中做到以上六字方针。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