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首页
Portal
动态
中国彝族新闻网
风俗
中国彝族风俗网
文学
中国彝族文学网
彝学
中国彝学网
音乐
中国彝族音乐网
视频
中国彝族视频网
登录
彩云之南
多彩贵州
川府之国
社会活动
传统文化
音乐舞蹈
彝族年
火把节
诗歌
散文
神话
其他文学
彝学动态
历史学
民俗学
语言文字
学术成果
学者档案
中国彝族网
»
社区
›
社会团体
›
毕节市彝学会
›
高兴全:关于发展彝族文化的几点想法-首届布摩文化论坛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高兴全:关于发展彝族文化的几点想法-首届布摩文化论坛论文集
1939
0
苏月飞阳
Lv.9
发表于 2014-9-30 17:30: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关于发展彝族文化的几点想法
高兴全(贵州大方县人大)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彝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天文历法、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很深研究。千百年来,生活在水西地区的彝族人和西南彝区所有彝族人一样,有着自己古老的传统文化。彝族文化人主要就是大祭司——毕摩。毕摩文化具有很浓厚的原始的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天地、精灵和鬼魂的信仰。毕摩靠念诵经文、做法事来沟通彝族人与天地、精灵、鬼神、祖先的心灵,祈求彝族人的平安顺利,也用古老的彝族文字来记载各种历史事件,研究天文历法、军事、艺术、医药、农耕、迁徙、谱谍等文档资料。
古老神奇的毕摩文化与五光十色的服饰文化,醇情浓香的饮食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一样,在少数彝族聚居地民间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在婚丧、嫁娶、祭山、祭水、祭火、祭花神、祭祖等方面,不断演绎着彝族人民最古老、最庄重、最淳朴,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但是,由于彝族毕摩文化只是由极少数人掌握,在毕摩家支内承传,而没有向彝族群体传播,包括彝族文字的使用,也只有毕摩能用。即便在双语教学的地区,也只用语言解释汉字,更多的地方彝族语言文字也已经失传,汉化的程度高得惊人。省市彝学会虽然20年前就提出“救书、救人、救学科”的要求,各级彝学研究专家和学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收集整理了大批彝族历史文化资料。但是在推广和开发传承运用方面,任重道远。为此,说以下几点想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抓住国家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加大彝族毕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力度
立足于彝族民间文化,深入研究开发利用底蕴深厚,独具特色的彝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形式新颖、影响广泛、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浓厚的彝文化品牌,发展壮大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一批彝族古村寨,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中,注入大量的彝族文化元素,诸如篝火晚会前祭火神、祭水神、祭花神等。加上彝族服饰、彝族风情歌舞展示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和彝族风情旅游观光村寨,以更多更具特色的看点吸引游客,发展壮大彝族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传播彝族文化的平台。
二、大力推进彝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发和传承运用好彝族文化资源
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专业人才作支撑,彝族文化的发扬光大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使文化专门人才和民间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特别要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彝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加强彝汉“双语”文化人才培养,优化彝族文化人才成长的环境,为彝族文化的传承和运用创造良好条件,逐步达到推广和普及的目的。建议多办一些毕摩培训班,毕摩是彝族文化的传承者,毕摩文化涉及彝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哲学、医学、道德、伦理、科技、风俗、礼仪等方面,毕摩在彝族人生活中,承担着多种角色,他们是彝族人中有知识的尊者,不仅是掌管文书,主持宗教仪式者,而在担当“教师(先生)”、“军师”、“医师”和“法官”的同时,又是创造文学,撰写、收藏彝文经典,通晓天文、地理、历史的知识分子在文化资源的传承方式上,应改变过去的家支世袭为彝族人群体传承。传承内容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科学发展观去保护开展传承运用好彝族(毕摩)文化资源,使之为推动彝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彝族文化应在中华文化中共生繁荣,共同发展,有些项目应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彝族艺术层面看,传统的主要以民间文学、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及绘画为主,兼有少量用彝文写成的书面文学形式。民间文学和神话传说大多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音乐舞蹈及绘画等则在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得到较好的保存。诗歌以“赋、比、兴”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彝族人民的创世史,英雄人物传奇、民族迁徙过程等主要内容。在音乐方面主要有“曲谷”、“却洁”、“录外”、“阿卖肯”、“口午呗”等。彝族古文献实际多数掌握在毕摩手中,如宇宙人文论、玄通大书、指路经等。很多项目可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本着“救书、救人、救学科”的要求,彝族的专家学者还应下很大功夫,把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文献资料,彝寨老年文化人掌握的知识,涵盖人文、地理、历史、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学科抢救出来,认真研究和整理。然后举办一些彝族学校培训班、培训大批懂彝族语言文字的毕摩,改变历史以来仅以师徒关系或家支关系维系和传承的现状。彝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历来都把日子放在歌里唱着过,用多彩舞姿表情达意,用绵绵的山歌相伴一生。在千百年来的生活劳动中,要全方位展示着彝族人的文化岁月,为丰富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文责:
本文原载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毕节市彝学会和百里杜鹃管委会编撰的《毕摩文化论文集》,并由毕节市彝学会授权中国彝族网发布专栏,转载请注明。
该贴已经同步到
苏月飞阳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苏月飞阳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9379
Ta的主页
发消息
图文热点
视觉文本与史诗口头文本的互文性——以彝族
164 人气
# 其他文体
韩凌:彝族民间抒情长诗《阿嫫妮惹》中的语
268 人气
#历史文化
令狐雅琪:《武定彝族婚姻礼俗诗》生态文化
258 人气
#历史文化
龙洁:彝族文献《阿买恳》的当代价值研究
296 人气
#历史文化
推荐话题
1
在昭通 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与彝族群众共度彝族新年
9808 阅读
苏月飞阳
2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字
471 阅读
苏月飞阳
3
中华文化根源探寻 | 彝族文化与伏羲文化渊源关系高峰论坛在筑召开
7090 阅读
苏月飞阳
4
探寻历史发展源头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彝族文化与伏羲文化渊源关系高峰论坛侧记
7031 阅读
苏月飞阳
5
11月30日,数千彝人齐聚中央民族大学,要搞大活动!
6588 阅读
苏月飞阳
最新发布
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
视觉文本与史诗口头文本的互文性——以彝族
韩凌:彝族民间抒情长诗《阿嫫妮惹》中的语
令狐雅琪:《武定彝族婚姻礼俗诗》生态文化
龙洁:彝族文献《阿买恳》的当代价值研究
张未娜:彝族《宇宙人文论》的史学价值探微
龙建人:彝族诗人余达父《㥞雅堂诗集》版本
陈子丹 黄洛锋 陈艳芳:云南彝族土司档案编
浏览过的版块
MV 视频
彝乡动态
彝学动态
关闭
站长推荐
/1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加客服微信购买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字典、彝文印章等。
查看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