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李成刚:彝乡飞出的西部歌王

2602 0
发表于 2012-12-29 12:38: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李成刚:彝乡飞出的西部歌王



  在峨山县小街街道办事处谭勒村,四腔韵味悠长,像山里婉转的清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在这里长大的李成刚深深热爱着这项民族艺术,他用自己淳朴的声音,将彝族的四腔唱出了名,唱上了全国的大舞台:2010年,在第八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上,李成刚和同乡李自忠以一曲彝族四腔对唱夺得金奖。
中国彝族网 李成刚.jpg

  山乡里飞出的百灵鸟

  “我们在一起,不要拘束,大家一起唱来一起跳。”这是谭勒村处处都能听到的悠扬四腔,彝族老人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休息的时候都会唱上几句。男女青年谈恋爱的时候,曲调更为悠扬,感情也更加投入。

  在环境影响下,李成刚打小就和长辈们学唱四腔。他没有固定的老师,村里唱四腔的老一辈人都是他的老师。李成刚学习四腔并没有固定的曲谱,只有人们口头传唱的词。家人和村里唱四腔的长辈口耳相传,人家唱一句,他便学一句。他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勤奋好学,村里的老人们都说他是一块唱四腔的好料。慢慢的,李成刚的四腔越唱越好。

  跟老辈们学习四腔,只是停留在自娱自乐的阶段,李成刚觉得自己还需要进行一些专业的进修和学习。于是,他一个人踏上了学习音乐的旅程。

  李成刚只身来到昆明,四处打听。那段时间,他也曾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才艺被云南艺术学院的一名老师发现,在这位老师的鼓励和推荐下,他报考了云南艺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在那里开始了音乐学习的历程,系统地学习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这让李成刚能够更好地将其所学应用到演唱中,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知道张嘴就唱。在学校里,他知道了包括海菜腔、沙莜腔、四腔、五三腔在内的滇南彝族四大名腔,也学会了巧妙的演唱技巧。李成刚的演唱技巧更加纯熟了,尤其是在真假声的转换上,舞台上的表现力也更具有了艺术气息。

  四腔是用心灵去诠释的艺术

  2004年,23岁的李成刚首次参加了中国56个少数民族青少年才艺大赛,并获得了云南省金奖、全国银奖的好成绩,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从那时起,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自己民族的四腔唱到全国。

  李成刚凭借自己的歌声走出了山村,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他的歌声很有吸引力,高音高亢有力,低音委婉浑厚,真假音转换更是柔中带刚、委婉如蜿蜒的小溪在山间缓缓流过,别有一番韵味。刚开始,他在峨山县文工团工作,2007年,凭借出色的技艺来到玉溪聂耳竹乐团,并随团到北京、澳门等地演出,以清新的四腔赢得了各地观众的欢迎。2009年开始,他参加了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大赛,连续三年夺魁,成了名副其实的“西部歌王”。去年,在宁夏参加比赛时,中国音乐学院的评委老师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这让他很受鼓舞。

  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李成刚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民间歌唱者时,都虚心向他们求教,感受到了民歌的丰富性,也体会了不同区域民歌的风格。他不断汲取不同参赛者的长处,从而提升自己,收获颇丰。

  如今,李成刚在四腔的演唱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还在不断地努力,希望把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四腔源于生活,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歌颂。要把四腔唱好,关键在于要用心灵去表达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对家乡、对祖辈和对民间艺术的一种热爱。”李成刚说,现在,村子里能唱四腔的年轻人很少,他不愿看到自己民族的宝贵艺术财富慢慢流失,他一直在努力传唱四腔,希望有更多的彝家小伙和姑娘加入进来。他更希望,这项玉溪本土的原生态民族艺术能够走向全国,有更多人了解彝族文化。


作者:杨蕊 熊长青
原出处:玉溪日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