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组长、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秘书长、研究员吴淳在会上阐述了应用《世界古文字珍稀遗产价值评鉴体系—试行体系》(The valued inheritance of the world ancient characters worth evaluation system,简称“6D评鉴指标”)对中国古彝文与世界主要古文字进行比对评鉴研究的整体情况,并特别说明:此次研讨会及涉及古彝文与世界古文字比较研究课题,是基于数十年来其他诸多专家学者既有研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意见与建议。
安金黎在毕节与课题组交流时指出,彝族语言文字的活态教育仍在现今彝族方言区普及,这是一项最重要的文字活度(history and nowaday)——传承力体现,反映了政府对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导向。双语教学是彝族文字得以保护传承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仅从贵州省情况看,贵州省教育厅和省民委早于1983年就联合发文决定在有关学校进行民族语文的教学实验,彝文开始正式进入中小学,拉开了贵州省彝族聚居区的彝汉双语文教学序幕。在汉语文教学的同时开设彝语文课的“二类模式”双语教学,是贵州彝区推行的主要教学模式,试行过程中,彝族较为聚居的毕节地区效果尤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