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首页
Portal
动态
中国彝族新闻网
风俗
中国彝族风俗网
文学
中国彝族文学网
彝学
中国彝学网
音乐
中国彝族音乐网
视频
中国彝族视频网
彝人圈
Group
博客
彝人博客
社区
彝人论坛
登录
邀请注册
彩云之南
多彩贵州
川府之国
社会活动
传统文化
音乐舞蹈
彝族年
火把节
诗歌
散文
神话
其他文学
彝学动态
历史学
民俗学
语言文字
学术成果
学者档案
中国彝族网
»
社区
›
社会频道
›
彝乡动态
›
雄:排查发现109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92439名群众受地灾威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雄:排查发现109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92439名群众受地灾威胁
1660
0
思想谱写辉煌
Lv.9
发表于 2011-9-14 11:03: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州人民政府划定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措施》
2011年,楚雄州10个县市、103个乡镇党委、政府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列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州、县(市)、乡(镇)相继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明确了全州县(市)、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根据州人民政府出台的《楚雄州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州国土资源部门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州、县(市)人民政府在汛期到来前,结合当实际,制定《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确定防治工作重点和重点防治区,保证了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各项工作快速、有序进行。
划定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为在全州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州国土资源部局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人员对全州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10县(市)国土资源局对各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进一步排查。经过调查和排查,2011年,楚雄州列入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1093个(其中:重点隐患点387个),涉及全州103个乡镇19321户,受威胁人口92439人。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965个、泥石流51个、崩塌33个、地面塌陷9个、地裂缝29个、地面下沉6个,特大型10个、大型36个、中型276个、小型771个,预计财产损失322694万元,全州10个县(市)都有成灾记录,危害对象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需要重点防范的区域是:
1、楚雄市西舍路乡-双柏县鄂嘉镇及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该区域由于受“11·02”特大自然灾害影响,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同时,由于该区域内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地势陡峭,滑坡危险性较大。
2、金沙江、礼舍江流域及其它支流危险区。该区域生态环境相对较差,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加之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发生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
3、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区。元双二级公路建设沿线;永武高速公路沿线;昆武高速公路建设沿线;昆广铁路复线建设沿线;以及各类新建、在建地方公路、水库、小水电站、矿山等工程建设区域。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2011年5月1日到10月31日,如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长重点防范期,另行通知。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范畴,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部署,抓好落实。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二是要继续实施全州103个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挂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度,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具体明确到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明确领导职责,强化领导责任。三是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矿山企业、学校,以及公路、小水电站等在建项目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制,明确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二)加强监测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水平; 1、是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人员队伍的管理。对个别不适应监测工作的监测人员,要按《楚雄州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管理办法》规定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换,以保证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和预警、预报各项措施全面到位。 2、是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的培训。国土资源部门要采取集中或分散等不同形式,全面抓好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好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的“事前预报”作用,做到能够使地质灾害监测人员及时发现和掌握地质灾害点的变化情况,一旦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险情,及时报告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认真执行各项制度,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各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宣传贯彻实施《楚雄彝族自治州地质灾害防治办法》、《楚雄州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认真执行《楚雄州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楚雄州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楚雄州地质灾害灾情巡查制度》、《楚雄州地质灾害“两卡”发放制度》和《楚雄州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1、是要认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工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明确值班领导,明确值班工作人员,明确值班地点,认真做好值班工作,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预防工作信息渠道畅通; 2、是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巡查工作。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在汛期中采取定期、不定期方式,加强对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巡查,重点对各地质灾害点领导挂点联系情况、“两卡”发放情况、监测人员在岗情况,以及各项预警预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地质灾害预防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是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家库,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技术力量,为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提供好技术支持。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楚雄州地质灾害防治办法》有关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各项工程建设,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督促建设单位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对未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或未采取有效措施引发地质灾害的工程项目,要追究相关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行《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认真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工作,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批准矿山企业免交或缓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对未交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矿山企业,一律不得发放《采矿许可证》,以及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转让、变更和年检手续。
(四)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各种方式,组织相关部门在汛期前认真抓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要采取分片或分点等不同方式,召开干部会、群众会、户长会,做好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主动防灾、科学防灾的意识和水平。对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当地政府要组织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预案的演练,让当地群众熟悉并掌握防灾避灾的预警信号、避险路线及避险地点等常识,确保灾情发时,周围群众能迅速且有序地转移避险,防止人员伤亡。
(五)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进行;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部署,把地质灾害监测预防所必需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进行。(楚雄市国土资源局:张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思想谱写辉煌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783
Ta的主页
发消息
图文热点
普梅笑:从彝语南部方言古籍翻译作品谈古籍
1 人气
# 语言文字
张学立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
22 人气
# 彝学动态
金翠花:石林风景区语言景观建设问题及其解
22 人气
# 语言文字
奢香夫人: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多民族交往交
22 人气
#历史文化
推荐话题
1
中国彝族网·音乐首发 | 三官寨酒歌《三官寨寨门开》MV发布(彝汉双语)
12818 阅读
苏月飞阳
2
在昭通 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与彝族群众共度彝族新年
9638 阅读
苏月飞阳
3
古彝母语独立电影《慕俄格往事》剧本及人物造型研讨会圆满结束
7462 阅读
苏月飞阳
4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字
247 阅读
苏月飞阳
5
中华文化根源探寻 | 彝族文化与伏羲文化渊源关系高峰论坛在筑召开
6984 阅读
苏月飞阳
最新发布
普梅笑:从彝语南部方言古籍翻译作品谈古籍
张学立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
金翠花:石林风景区语言景观建设问题及其解
奢香夫人: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多民族交往交
绣梦彝乡:彝族刺绣传承人阿西巫之莫的彝绣
彝族服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时尚与文化的
中国・大方2025彝家祭水节:铸牢中华民族共
李晓旋: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彝汉合璧碑
关闭
站长推荐
/1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加客服微信购买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字典、彝文印章等。
查看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