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个人来说,我的公共职业是副省长,这是我的一份工作。我的责任是为青海人民服务。 作为一个诗人,我需要面对我的内心,我的灵魂,以及风云复杂的伟大时代。 我不认为诗人和政治家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极端,同时存在一个人身上很正常。 我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在城市文化符号的挖掘上,西安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写诗,从政,这是两码事。诗人、副省长,前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后者需要理性的逻辑思维。看似矛盾的两个身份摆在同一个人身上时,他就注定会被人放在显微镜下关注。 2006年,吉狄马加从中国作协调任青海省副省长,分管青海省文化艺术工作。一个45岁的少数民族诗人出任副省长,这在近年的中国政坛并不多见。作为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的嘉宾,吉狄马加应邀来到西安。23日,吉狄马加在下榻的酒店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在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中,吉狄马加敞开心扉,侃侃而谈,展现出了一个彝人汉子的豪爽和率真。 写诗对我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生命方式 记者:这一两年,关于诗人的负面新闻不断见诸于各种媒体。我们的诗人到底怎么了? 吉狄马加:每一个行当,都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不代表所有诗人。诗人的桂冠是神圣的,不是别人给的,是历史和时代给的。如果你还是一个诗人的话,请珍惜这个称谓。这个时代,还有很多有良知的人在坚持写作,这就是诗歌的胜利。 记者:您说过,您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当副省长之后,很多人都很好奇,您还有时间写诗吗?如果没时间写诗,那么您还能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吗? 吉狄马加:写,只是得重新分配自己的时间了。诗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停下自己的笔,写诗对我而言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生命方式,是我一生追求的东西。 真正的诗人在写作时,灵魂和心灵都是寂寞的 记者:说到民族,在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优秀的诗人,比如您,吉木朗格、伊丹等。在你们的诗歌中,我们也常能看到少数民族独特的魅力文化。但是相对而言,少数民族的诗歌大面积传诵的却不多,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吉狄马加:这很正常。很多少数民族诗人作品的发行范围和流行方式,和现代许多诗人不一样。很多少数民族诗人生活在边远地带,很少参加这个流派、那个流派的活动。现在是个传媒的时代,讲究包装、宣传,但由于少数民族诗人生活在边远地区,只埋头写作,缺乏包装、宣传。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少数民族诗人的作品质量不如其他诗人,恰恰相反,他们的作品不浮躁,很纯粹,更接近于诗的本质。我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诗人和明星一样,天天都呆在一个很浮躁的地方,天天出现在聚光灯下,天天参加这样、那样的活动,我认为,这个诗人离毁灭就不远了。真正的诗人,他在写作时,灵魂和心灵都是寂寞的。我也是。 诗歌从没有离开过我们 记者:当今诗坛,可以说争议不断。有人说,诗歌已经被边缘化了,也有人说,诗歌正在进入盛世。那么,您怎么看待当今的诗坛? 吉狄马加:这两个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从诞生之日起,诗歌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只要有人类存在,诗歌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肯定是人类最温暖的火炬,不会消失。因为人类的精神世界需要诗歌存在。 诠释身份:感性的诗人和理性的省长,并不矛盾 省长眼中的诗人:世界上许多优秀的诗人本身也是个政治家 记者:说到身份,我们不能忽视您在诗人之外的另一个身份:青海省副省长。作为一个省长,你需要理性,作为诗人,更多需要感性。诗人往往针砭时弊,官员则往往明哲保身。二者矛盾吗? 吉狄马加:我想,你所说的应该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认识。其实,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诗人本身也是个政治家,比如塞内加尔前总统桑戈尔,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诗人;比如法国现代主义诗人阿拉贡就担任过法共总书记……我从来没有感觉到他们在从政的过程中和他们在写诗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协调。二者并不矛盾。真正意义的政治家,和诗人的价值取向,从更高层面来说,都是一样的。好的政治家和好的诗人,都应该对这个时代充满着责任,关注人类的命运,关注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 诗人眼中的省长:官员虽然被人尊重,但他应该为更多的人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