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彝族祭祖大典仪式分析

2009-5-9 23:46|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4302| 评论: 0

 

彝族祭祖大典仪式分析

 

摘要:本文仍然属于彝族传统信仰的归属论证问题,是在实地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所做的关于祭祖大典的仪式分析[①],通过对祭祖大典活动中的仪式进行描述和典型分析,得出祭祖大典是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多种信仰形式的集中体现的结论。祭祖大典是彝族传统信仰中祖先崇拜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其实效在于维护村社内部关系的和睦团结,对后代进行民族历史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教育,对于弘扬彝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祭祖大典   祖先崇拜   传统信仰

 

一、关于祭祖大典

“祭祖大典”彝语音“耐母”,是彝族原始宗教礼仪中最重大的典礼。它是以全体氏族成员为基础,共同祭奠已去世的祖先,请呗耄为其念经,超度其灵魂升天成为氏族的祖先神灵,并最终成为氏族保护神的重大转换仪式。该仪式将彝族的宗教礼仪、民俗风情、文化娱乐活动融为一体,系统全面地反映彝族的社会生活,是彝族社会群体生活中最为重大的典礼之一。

彝族原始信仰观念认为,人生在世有三魂。人一旦去世,经过子孙虔诚祭奠,三魂之一将附在灵碑上,在家堂享受子孙的香火供奉;第二个灵魂经过指路祭仪,在《之路径》的指引下回归祖先发祥地,与祖先团聚;第三个灵魂则随灵柩守护坟茔。这时的亡人(祖先)灵魂,还只是游荡于世间的鬼魂,如若受到侵扰,或子孙及他人对其不敬,往往会作祟祸害于人。为了让祖先灵魂有永久安宁的居所,并由鬼魂成为神灵,永远庇佑子孙后裔兴盛发达,每过三、五代,彝族纳苏人就要以宗族为整体,共同举行一次祭祀祖先的活动,彝语称为“耐姆”。

“耐姆”作为全体氏族成员集体举行的最隆重、最盛大的宗教典礼,其规模之大小,取决于该氏族的整体实力。彝族举行祭祖大典,往往耗资巨大,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更是无计其数。人丁兴旺的氏族举行祭祖大典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祭祀用的牺牲(猪、牛、羊等)成百上千。许多彝文经典形象生动地记述了祭祖大典中屠宰牺牲的情形,“祭祀场面大无比,椎牛似红岩层叠,屠猪犹黑石满坡,宰(绵)羊如白茧遍地。”举行祭祖大典的时间,一般为七至九天,据说有些名门望族曾举行过四十九天。对本宗族上一次祭祖盛典以来,先后去世的祖先灵魂进行安慰,为其解罪、洁净,进而祈祷等祭仪,净化祖先灵魂升天成为祖先神。

随着宗族人丁繁衍,成员住地过于分散,不便经常联络或其他的因素,彝族祭祖盛典往往也是分宗的祭仪。如此隆重的宗教典礼与大规模的氏族及姻亲集团聚会的习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彝族先民一切生产生活都受神力支配的时代,这种宗教典礼,不但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而且有着多重社会功能,并对彝族的社会历史产生重大的影响。

彝族祭祖盛典是彝族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规模最大,最隆重且祭仪繁多,耗费财、物、人力巨大的祖先崇拜祭祀仪式。集中体现了彝族历史、宗教、经济、哲学、谱牒、民俗、伦理、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传统文化,对彝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本文即是笔者在观察了彝族纳苏支系普德氏族(朱氏)宗族按传统祭仪举行的祭祖盛典之后,根据仪式程序所做笔录进行的仪式分析。

 

二、祭祖大典仪式描述与分析

祭祖大典“耐母”仪式全过程分三大段:第一段在祖灵洞和家堂两处进行,在农历十一月末进行,是祭祖大典的准备阶段,为即将进行的正式的祭祀仪式做个中准备;第二段在家堂举行,祭祖大典正式开始。家祭一共三天时间;第三段在祭场举行,为期四天。祭祖大典正式开始后,共历时七天。在第一阶段,主要的仪式是祭祀山神,选取祖灵筒等;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所进行的仪式最多,也最为繁杂,将在下面的文字中进行介绍。

该祭祖大典是在072月正式进行的,但是,作为活动的准备阶段,从06年末就已经开始了。是年火把节期间,纳苏普德氏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窝乡大西邑村筹备了祭祖大典的第一次家族聚会,选择了祭祖大典的场地,选定了祭祖大典进行的日期。将祭祖大典的场地选在了村子东头的山涧中,祭祖的日期则选在了来年的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三。另在是年农历十月末,又进行了一次家族聚会,讨论了相关事宜,安排了祭祖大典中的各项工作。、

以上是祭祖大典的第一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家祭祀,即在家堂里祭祀祖先的仪式。家祭一共要三天的时间,所进行的内容主要有祭家神,然后将祖先灵牌取出,称为“抢”灵牌,将祖先灵牌请到家堂之外,一般就在房门外边搭一个小棚子,将祖灵牌用毯子等包裹好后,进行献祭。然后族人要进行祭场的清理等工。在着三天时间里,每家每户都要进行通宵达旦的祭祀与诵经活动。祭祀的第二天,要将祖灵牌送到去往主祭场的半道上休息,也要搭起几个大青棚,晚上族中青年都要来守灵。知道第四天,将祖灵再从这里请到祭场为止。

祭祖大典的主要仪式都是在第三阶段完成的,因此,本文主要描述和分析的对象也即第三部分。在第三部分中,一共要进行四天的仪式,每天都由不同的内容。

主祭场仪式的第一天。基于对祖先崇拜的主题和仪式的主次,本文将会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仪式进行说明,后面三天的仪式活动也将用此方法进行描述,并不按照仪式进程进行全部过程的描述。第一天是整个主祭场祭祀的开始,其中包含了几个很主要的环节。

首先是为祖灵进行的驱邪、除污仪式。迎接完并护送祖灵毡包前往主祭场的三只队伍,仍然缓慢的向主祭场进发。进入主祭场时,所有参加祭祖大典的人员和所用牺牲都要通过“祛邪门”,以祛除邪秽,以免将步洁净之物带入祭场。呗耄站在祭场入口处,手拿马樱花枝条,一边诵念经书,一边以马樱花树枝蘸水作法,拍打每一个进入祭场者以祛邪,凡参加祭祀的人等均依次而过。并一执事手持藤条站在“祛邪门”内,凡未经呗耄(祭师)作法便进入祭场者,都会被此执事以藤条加棒撵出。

按照既定顺序,首先进场的是祀奉祖先的牛羊等牲礼,呗耄一边念经一边拍打牛羊身体,以为其祛除路上沾染而来的邪祟与污秽不洁之物。然后是背负祖灵牌毡包的族中青年,呗耄同样用马樱花树枝蘸水拍打毡包,为祖灵祛邪除污。其余族人也是经过这一仪式后跟随队伍进入主祭场。

“祛邪门”是一个转化的仪式场所,在进入主祭场的过程中,“祛邪门”内站着一位手持藤条的执事,他的职责便是驱赶没有经过“祛邪门”或者没有让呗耄施法洁净的“冒失鬼”。如果未经做法而进入者,此人便以藤条将其撵出,重新由“祛邪门”经呗耄施法后再进入主祭场。直到所有的人、物都经过此门祛邪去污进入主祭场后,进场仪式便结束。

然后是对祖灵牌的登记与洁净。

从“祛邪门”进入主祭场后,祖灵牌毡包按照长、次、幼三支自西而东的顺序排列在专供登记和祖灵洁净仪式的青棚前,等候呗耄对参加祭祀的祖灵牌的名姓的登记与祖先灵魂的再一次洁净。

在祖灵登记与洁净仪式的青棚内,一个年轻呗耄坐在八仙桌前,准备登记此次参加受祭的祖先名字。原先布置在青棚门口的两个花漆木盘里已经盛上了净水,大呗耄手执马樱花树枝,站在青棚门口,另有一名呗耄站立在旁,准备接过毡包中的祖灵牌。

送来的祖灵牌要接受登记和洗礼,先由呗耄登记各家送来参加祭典的祖先名字,之后念诵《驱邪经》,并将所有的祖灵牌一一洁净洗濯后,洗濯过的祖灵牌,方可度过善门,由原来背护祖灵者在执事引导下进入相应的青棚内,由一呗耄接应,诵经并安放祖灵。

在正式进入祭场前,长、次、幼三支宗族中德高望重的支宗族长,要对列入本次祭祖盛典受祭的宗族各支家户祖先进行查验。宗族成员各家祖先中,若有因为盗匪、乱伦、麻疯而死;娶外族及奴仆女子为妻并生育后代;生前恶霸乡里,乱杀无辜,民愤极大;没有生育而后代绝断等亡灵不得进入祭场受祭。目的在于保证宗族血统的纯正和维护宗族的声誉。

在以往的祭祖大典仪式中,祖灵进入主祭场后,参加祭祖大典的各家支,聚集祭场,背着各自的祖灵牌,吹着唢呐并一众萧管、燃放爆竹和礼炮,背祖灵的后裔列队于祭场前方的一个青棚前,准备接受呗耄的作法,再次洁净祖灵并登记受祭祖灵名姓。背护毡包的每个青年手中都准备由数枚硬币(古时为银两),并在呗耄取出祖灵牌的同时将硬币投入青棚前的一盛水木盘内,以酬谢呗耄替祖妣除污驱邪。

————————————————————————————————
   作者信息:
   ————————————————————————————————
作者:胡建设,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古典文献学专业学生。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4号学生公寓333室
收件:胡建设
电话:010-68931512
手机:13269321491
Email:syfyang#163.com
QQ号:372221034

1234下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