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灵登记与洁净仪式正式开始,第一位背负毡包的青年走上前去,将手中的硬币投掷在青棚门口的其中一个盛水木盘中。站在青棚外的另一呗耄(呗浩)从该青年背上的毡包中将祖灵牌一个一个取出,交给请棚内的呗耄(呗导)将祖灵牌上的名字等级好后,送到大呗耄的手中,大呗耄一边念诵经文,一边用马樱花树枝在木盘内蘸水后拍打在祖灵牌上,清洁祖灵牌,然后交还给门外的呗浩,呗浩将其放回祖灵毡包,如此往复,第一个毡包中的数个祖灵牌已经登记、洁净完毕,便由执事引导送入长支安置供奉祖灵的青棚内,并有一呗耄接下,一边念诵经文《安灵经》一边将毡包安置在青冈栗树枝编织成的供桌上,直到长支家的十二个毡包都安置好为止。 此仪式中登记与洁净仪式由三个呗耄协力完成。一呗耄(呗浩)将毡包中的祖灵牌一一取出,一呗耄(呗导)在青棚内置一白娟并笔墨于桌上,用彝文将祖灵牌上的名字登记后交由大呗耄(主祭),大呗耄一边诵念《祖灵洁净经》一边以马樱花树枝蘸水作法以洁净祖灵牌,而后送还毡包,其余祖灵牌如此一一而作,直至最后一枚祖灵牌登记并洁净后该洁净仪式结束。 经过洁净仪式后的祖灵毡包被分别送到主祭场中部的三个青棚中安放,呗耄一边以马樱花树枝拍打毡包,一边念诵经文,以安慰一路奔劳的祖灵,祈其不用惊惶,安心受祭。值此,仪式结束。 该仪式中,登记受祭祖先名单,一是为了作祭时逐一点到其名,并能升迁成神;二是续在作过祭祖大典、并已经升迁为神的历代祖先名单后面,一并装入祖灵筒中;三是记入宗族谱牒,以视后人。 彝族视马樱花、树为吉祥物,大呗耄用马樱树枝为各家祖灵洒净水并诵念《祖灵洁净经》是为祖先涤除邪气和污秽,使其吉祥干净地入场受祭。各家男主人往净水盆中公心丢硬币,是为了酬谢呗耄为其祖妣除污祛邪。 第三是安灵祭仪式。众人进入祭场,安放祖灵牌毡包结束后,长、次、幼三宗族各支各自用一头肥猪进行安灵祭仪,呗耄(大呗耄、呗浩、扼呗分别负责长、次、幼支的祭献),诵念《献祖经》,告慰祖先已经来到宗族祭祖场地,准备认识历代先祖,并安心接受解罪、洁净。祭献的肥猪只用干松毛烧刮,不得用开水烫褪,宰杀后,猪头供献于本支祖灵前,猪肉则由“呗器”平均分配给参祭的所有众人。 祖灵经过“祛邪门”祛除邪祟后,又经过登记并进行了灵魂洁净仪式,被正式安置在供奉的青棚内的供桌上。安灵祭仪式正式开始,三个呗耄分别在长、次、幼三支各自的青棚前设置祭场。呗耄首先在青棚前安插神枝,等祭坛设置完毕后,族中一青年男子执黄盖伞立于呗耄身后,呗耄上香三炷,然后摆放酒、米、盐、茶水、净水“五礼”,然后站立念诵《献祖经》,众族人低头沉思,肃立而站于灵前。约一刻钟功夫,呗耄念诵经文完毕,一声吆喝,执棒壮汉举棒猛击猪头一下,便将猪击晕,然后众人便摁着猪身,一人手持尖刀,将猪放血于青棚前,然后众人将之抬到北边的小河边上,用干松毛将猪毛烧尽。三支灵前的仪式都是同时进行的,待将猪洗净后,将猪头上来供奉于祖灵前。仪式结束,众人退去,呗耄行礼后退去。 第四,迎接祖灵筒仪式。迎接祖灵筒仪式也叫做开祖灵洞仪式,此仪式是第一天最重要的仪式,也是第一天历时最长的一场仪式,并且仪式将有大部分不在主祭场,而是要在主祭场西北面的山上家族祖灵洞前进行。 祖灵洞地势险峻,岩壁构造十分精巧,上山途中基本都是小毛路,半山腰以上便没有成型的路可寻了。祖灵洞选址于此悬崖之上,是有其原因的。族中人将祖灵筒送至此间安置供奉,便是希望找一个人迹罕至的所在来安放祖灵筒,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有动物等叨扰祖灵。 迎祖灵筒用一只公绵羊祭献祖灵岩洞中的旧祖灵筒,毕摩诵念《开祖灵岩洞经》;迎回时,毕摩诵念《叫魂经》,将宗族祖妣神灵与祖灵筒同迎到祭场,认领后代去世的子孙灵魂升天。前去祖灵岩洞祭迎祖灵筒队伍将到达祭场时,在祭场“入门’’内,各乐班站立两旁,“入门”中心处陈设“打粗炭”等用物,也是为了给前去迎接祖灵的队伍和祖灵桶祛邪。 “浩呗”诵念《除邪经》打醋汤,热气升腾,乐班奏乐,火铳炮,爆竹声响,祭迎祖灵筒队伍依次从热气上跨过,走向祭场专供摆放新旧祖灵筒的祭台,将旧筒摆左边,其右排放一个新筒粗料,摆毕,奏乐停止。大呗耄上前,在祭台前插香,摆米、盐、酒各二份,摇铃,诵念《迎祖灵筒经》,宗族后裔众人跪拜。 新旧祖灵筒迎回到祭场,入场时要举行热烈隆重的迎接仪式,同时还要在祭场“入门”处进行除邪祭仪,为新旧祖灵筒和迎接的人员除去路上可能染上的邪污。新旧祖灵筒在祭台上供放好后,进行祭献,大祭师主持祭献并诵念《迎祖灵筒经》,对已进行过祭典的历代先祖进行安慰,祈求他们眷顾后代去世子孙的灵魂,接纳并带领他们升天。 祖灵筒安放祭仪结束后,“格呗”及工匠就要加紧对新祖灵筒加工和将装入祖灵筒内的灵物制作。 整个祭祖大典的第四天也即第三阶段的第一天,是整个主祭场祭祀仪式的开始,主要仪式由入场仪式和迎请祖灵桶仪式构成,其间看到的最多的内容是一些为祖灵祛邪仪式,为了保证祖先灵魂的洁净,每一个仪式过程都要以祛邪仪式开始。 第三阶段的第二天主要进行的仪式有一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取葫芦圣水。汲葫芦圣水(取圣水、取福禄水)是彝族祭祖大典中的重大仪式之一。呗耄在汲福禄水神座前占阴阳卦,指示汲福禄水的方向。汲福禄水队伍从主祭场出发,寻找到水源后将水取回,在呗耄念诵《汲福禄水经》之后,将“福禄水”分发给参加祭典的各个家支,洒在祭品上,祭奠天地、神仙和祖灵。 “福禄水”又称为“葫芦水”、“圣水”、“净水”、“宗源水”等。汲回的清水是祭祖的圣洁水,也是宗族祭祖获得福禄的象征。汲取“福禄水”处的地貌特征,如“双石”、“白石”、“黑石、红岩”、“X X树下’’等等,将作本次宗族祭祖的称谓,记载于谱牒。若干年后,同族人相遇,谱系中只要述及此称谓,是否同宗即可以判明。因此,取“圣水”便是整个祭祖大典的的承袭仪式的一部分,家族历史的传承便从这里开始。 其次是献牲仪式。众族属牵来三头牲猪,长、次、幼三支灵前各一头。仪式开始,呗耄叩拜行礼后,在灵前上香三炷,然后念诵《献牲经》,族中青年一人执黄伞立于呗耄身后,一人执木棒立于牲猪旁,众人于灵前站立。 呗耄经毕,各支灵前打牲开始,执棒青年一棒将牲猪打到在地,鼓乐声起,呗耄再念诵《献牲经》,然后将猪放血。执棒青年将猪打到后,在祖灵前跪拜三叩首行礼。然后呗耄将“祛邪门”拆下并在猪身上移过后,诵念经文,尔后用一青冈栗树枝从猪嘴里穿过后,取出放置在祖灵台前。并将猪血等拿到灵前献祭,等呗耄念诵经完毕,于灵前叩拜行礼。众人将猪抬至河边后,用干松毛把猪毛烧尽,然后洗净,将猪头割下送至祖灵前祭献,此为献牲仪式的生死祭。并将猪头、猪心、猪肝、猪舌等物拿去煮熟后盛盘,并在里面插上筷子,也送到祖灵前来,长支灵前的盘子里插的是十二双筷子,次支灵前插的是十双,幼支灵前木盘里插的则是六双。然后族中众人跪于灵前,仪式继续进行。呗耄重新设置香案等物,上香三炷,然后呗耄一边诵经一边将米饭、猪头、猪心、猪肝、猪舌等顺次从“伊清门”中放入祭场,并将适量米饭倒入木盘中,其次进酒等。呗耄诵经完毕后,叩拜行礼,众人亦叩拜行礼,完毕后,众人起,献牲仪式结束。 第三天,祭祖大典仪式第六天的仪式主要集中在下午进行,整个上午,众呗耄等都在忙于安插神座设置祭场等。下午的主要仪式有裴串觉仪式、耐维特觉仪式、尼屠、防雷避火仪式、清出鬼神等邪恶仪式、防蛇鼠等扰祖灵仪式、祛除孤魂野鬼等邪恶仪式等。进行的仪式比较多这里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仪式——祛除孤魂野鬼仪式来描述。 祛除孤魂野鬼仪式开始,呗耄率领众人安插祭祀仪式所需的神座。族人将砍好多树枝等物准备好后,按照呗耄的指挥将白枝青枝安插妥当,形成仪式所需的祭场的神座。在整个仪式过程中,笔者记录了所有仪式的场景和仪式过程中所用到的神座,在此,将详细的描述这一仪式的神座的安插次序。 其祭场设置主要由部分组成,首先是神枝丛,然后是“#”阵,然后还有“粗炭石”、“伊清门”等。神枝丛茶成的神座由 278 根青岗栗树枝(下称青枝),648 根白柴枝(将松树劈开而成,呈白色。下称白枝)组成。神座构成形式为自东而西横排,南北向的纵列。东西两侧是一样的南北向的两列,其中西边一列由一列枝丛和一列“#”阵组成。南北向的一列枝丛为24根白枝,间插24根青枝,又有由四根白枝交叉而成的的“#”形列,一共十个“#”阵,用去40根白枝;东边一组和西边这一组相同,也是南北向的24根白枝间插24根青枝,在排一列十个“#”阵,49根白枝。中部最南边是六行白枝的阵列,每一行都是两对四根一组的排列了十二组48根白枝,其中每一对之间又间插一根青枝,共计24根。六行一共用去白枝288根,青枝144根;在这一组六行之后,又是一组六行的枝丛,每一行也是相同的48根白枝,所不同的是改两对四根一组为一对一组,每对之间插青枝一根改为两行之间插一行12根青枝,到第六行白枝后,再插一行8根青枝。北边的部分,也可以分解出来,除第一行外,以下又分开成为完全一样的东西两列。其中第一行为六对12根白枝,每一对间隙插一根青枝,东西两侧各是一列“X”形“箭”,南北向两个,中间以三根青枝相隔;另两列“X”形“箭”之间空地上是一个“#”阵。再接下去是四根单插的白枝,间插两根青枝;然后是西边一列,第一行是4根白枝,然后连着三行3根,其中间一行外插一根青枝,然后是一个“X”形“箭”,外配一根青枝;东边一列与西边的排法支数相同。最后是“伊清门”。 祭场神座设置完毕后,呗耄在祛除孤魂野鬼神座前摆放酒、米、盐、茶、净水五礼,安插神枝(青枝)五根,清香三炷都在“伊清门”前,并“粗炭石”等。祭祀开始,呗耄开始念诵《祛鬼送魂经》并将五礼顺次从“伊清门”中穿过后,依次献祭酒、米、盐、茶、净水五礼。并在神座“#”阵中放置一烧热的“粗炭石块”,共计二十一。呗耄诵念《祛鬼送魂经》另两呗耄持法刀并一只鸭于祭场前。另外两个族中人执两碗清水在“#”阵前准备。呗耄诵经毕,执法刀和鸭一呗耄遂一刀将鸭头砍下,鸭头扔进祭场神座中,鸭身扔向祭场的前方空地。同时,执清水的两青年迅速将水泼在“#”阵中的石头上“打粗炭”。完成后,呗耄停止诵经,并拆下“伊清门”上横枝在一火把引导下至长、次、幼三支祖灵青棚前,诵经并献祭酒、米、盐、茶、净水五礼后,绕祭场一周,到新旧祖灵筒前诵经献祭,并将“伊清门”横枝在新旧祖灵筒上扰一圈后送出祭场。返回,仪式结束。 一整天的仪式完成后一众呗耄带领一众乐班吹打并族中人等,一边念经,一边将祭祀过的神座的白枝、黑枝、青枝等清除后来至祖灵前叩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