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彝族祭祖大典仪式分析

4367 0 2009-5-9 23:46 发布者: 苏月飞阳

第七天,农历正月初九,是本次祭祖盛典的最后一天。当天的主要仪式有:除淫邪仪式、祖先灵魂转换为宗神仪式、续宗接代仪式、献药仪式、开七重天仪式、埋祖灵仪式、送祖灵筒仪式等。由于仪式过程中某些细节的重复性,在最后这一天的仪式中,笔者主要选取三个仪式作为主要叙述对象,即祖先灵魂转换为宗神仪式、献药仪式、开七重天仪式。

首先介绍先灵魂转换为宗神仪式。该仪式也称为入鬼出神仪式。祭场“鬼门”外,族人休息青棚北边空地上,东西一排八棵青冈栗小树,往北边退出一米栽一棵小松树,树脚另插两株马樱花树枝,并在此靠树插一块木牌,上面用彝文写着“祖先灵魂转换之地”,在地上撒满青松毛,在朝西的方向上安插一“伊清门”;又向北面退出两米距离,东边插一根神杖,并在向西的方向上安插一道祛邪洁净的“伊清门”。然后呗耄在北面地上挖出两个东西向的、地下相通的土洞,并在东边的洞里插一根马樱花树枝,称西边的为“入鬼洞”,称东边插有马樱花树枝的土洞为“出神洞”,因为这两个洞名称与其功能的缘故,仪式可称为“入鬼洞”“出神洞”仪式,也即祖先的灵魂转换仪式。

仪式开始前,族中各支便集聚在安放祖灵的青棚前,呗耄将举行仪式,将祖灵毡包搬到仪式场上去,并将在那里进行灵魂转换仪式。设置完毕后,仪式开始,呗耄在“出神洞”前铺上一块毯子,并在洞前放一块“粗炭石”,摆设完毕后。呗耄开始念经。宗族各支以长、次、幼为序,各支族长将本支祖灵牌逐一递与大呗耄手中,呗耄一边念经一边将祖灵从西边的土洞中穿过,从东边的土洞里拿出,然后再在“粗炭石”上绕过。呗耄在仪式中要将所有祖灵牌逐一从“入鬼洞”放进,通过洞底连道,又从“出神洞”取出,在粗炭上绕过,递回族长,分别对方在东边的毯子上面,然后宗族各支将祖灵(竹根制)从祖灵牌中取出,解下白布以及各色线条等物,并将三支祖灵都放入一个用马樱本制作的鸟形木盒内,放齐后,木盒接缝上用荞面拌羊血匀和后涂上,然后放入一锦囊中,再用一块红色的绸子将木盒包裹起来,然后在木盒外缠上红、黑、青多色绵线,最后一行人将其送至安防祖灵桶的青棚内。最后将祖灵牌外壳,连同写有祖先姓名的木片,由宗族各支族长用一把筛子装好,仍按长、次、幼支为序,从祭场“五更门’’走出。长、幼两支的祖灵外壳,长支在上、幼支在下地拴挂在“戏木梓”松树上,次支祖灵外壳,则分别夹入“篱笆”中。

宗族各支以长、次、幼为序,将本支祖灵牌从祖灵棚中背出“鬼门”,又经由呗耄做法“入鬼洞’’、“出神洞’’后,祖先灵魂转换成为了庇佑子孙的神灵。从此,受祭的祖先灵魂从原来的鬼魂成为了神灵。宗族各支将本支祖灵从祖灵牌中取出、集中放入用马樱木制作的鸟形木盒内,将进行埋葬,象征着祖先灵魂从此羽化升天了。祖灵牌外壳连同写有祖先名字的木块,长支在上,幼支在下地挂在“高入七重天’’的“楗木’’上,经用油锅焚烧后,祖先灵魂可以升天。次支祖灵外壳则夹入篱笆,焚烧后,祖先灵魂可以乘烟升天。

其次是祭祖献药仪式与播福禄仪式。祭祖大典的献药仪式与播福禄仪式是一次性进行的,仪式地点在放置新旧祖灵桶的青棚前,也即祭场的东南角。仪式开始向前,众人准备了一张八仙桌放在青棚前三米的地方,将祭祀中用到的物品摆放在上面,其中有三个木勺,一个装满茅草根、鼻杆草等物的大碗和三个“升子”,另外在桌子旁边放一个木盆,木盆中是牛羊猪三牲胆汁和一些草根、树叶、草果、胡椒等合煮的“药”。摆放完毕后,呗耄和众人又将黄伞、旗帜等一应事物插在祭坛两边,并在祖灵桶前摆放酒礼等祭品。

献药仪式祭场设置为,祭场东南角的七个青棚,在安置新旧祖灵桶的青棚前,插上三块木牌,上面用彝文写着“长支、次支、幼支为祖先献药之处”,由木牌向北退出一米的地方是一个神座。东西向神座设置为,第一行四对八根青枝(青岗栗树枝),第二行为三对六根,第三行为两根单插,中间插两根黑枝,第四行为一根青枝,然后退出大约半米的位置设置一道祛邪洁净的“伊清门”,在“伊清门”外摆设的是酒、净水、茶、米、盐等五礼,再往北退出三米地就是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置着其他物品。   

仪式开始后,呗耄念诵《祭祖献药经》,向祖灵桶进献祭品后,在祖灵桶前放几个“粗炭石”,并“打粗炭”,然后将药盆和木勺拿到“粗炭石”旁边放好,呗耄继续念诵经书。合族中人此时都集中在青棚前面。然后呗耄在药盆前置一个树叶扎成的跪垫,另外将大碗中的草等混杂物倒进药盆中,一边念诵经文一边用木勺搅拌,完成后起立并站在药盆旁。再次“打粗炭”,将药盆在“粗炭”上绕三绕后摆放神座前,然后站在祖灵桶旁边,一手摇铃,一手持经书,诵念《祭祖献药经》。然后合族中人数百人以长、次、幼支及各支长、幼为序,一一跪于跪垫上,在祖灵前叩拜,然后用左手从木盆中用木勺先舀一勺“药”反手泼弃在“粗炭石”上。

待到呗耄念诵完毕《祭祖献药经》,众人在灵前献药也就完毕了,然后将杀牛用的刀和一只羊腿拿到青棚内祖灵桶前祭献。合族中人在此将盆中之药物进献给祖先,为祖先消除病痛,希望祖先灵魂在路上不受病痛折磨,少受痛苦。祭祖献药仪式结束后,就在祖灵桶前的空地上进行播福禄仪式。

播福禄仪式即是“播撒福禄”的仪式,仪式就在祭祖献药仪式前面的空地上进行,前面的八仙桌即为这个仪式准备的。八仙桌上撒满青松毛并放着三个升子,升子里装满谷、荞、麦、豆等混合的五谷,并放上一些黄木片和白色灯芯草。另用一个木盆装着清水时吸来的“福禄水”,里面插一个马樱花树枝。桌前布设神座,神座前撒青松毛、插香、摆米、盐、酒等供品。大呗耄主持仪式,合族中人都在八仙桌的前面,按照男女长幼之序一排排站立。仪式开始后,呗耄“打粗炭”、帮手将五谷斗和木盆在“粗炭”上绕过仍摆原位,然后念诵《祈福禄经》,待到经书念诵完毕后,众人一一跪在八仙桌前,主祭的呗耄一手拿着马樱花树枝将盆中的“福禄水”洒向众人,一边念诵,念经完毕后,一众呗耄将升子中的谷物抓起,一边念诵一边洒向站在前面的参加祭祀的族人。这个时候,族人纷纷拉起衣襟、帽子等接着呗耄洒向他们的谷米等物,意为“接福禄”,越多越好。

呗耄念诵经文完毕,众人站起来,该仪式结束。 彝族祭祖,意在让祖先灵魂升天成神,更有力地保佑子孙后代兴盛,同时也要让子孙后代获得福禄,万事吉祥。播福禄仪式是祭祖中向宗族众后裔播撒福禄的意思。升子里的五谷,黄木片代表黄金,白色灯蕊木蕊代表白银,木盆中是汲来的“福禄水”。 毕摩诵念《祈福禄经》,让祖先在天之灵向宗族众后裔广播福禄,使子孙财源广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同时也是向神灵祈福的仪式过程。

第三是祖先灵魂升天——开七重天仪式:开七重天仪式场地设置如下:

首先是“戏木梓”树,这是一棵栽立的青松树,枝桠繁盛,枝叶繁茂,在树下挖一个灶洞,架一口铁锅,锅里装满油,树上挂着受祭的长支、幼支的祖灵筒残遗物——白布、棉线等。在“戏木梓”树南边几米的地方就是一道篱笆墙,篱笆墙里夹着受祭的次支祖灵遗物。在“戏木梓”树西边就是开七重天仪式的神座。神座呈东西向排列,分成南北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完全一样。整个神座阵列由刺桐树、厥草、竹子、樱桃树、索拉树枝、青松树枝、青岗栗树枝、罗汉松树枝八种树枝插成,每种42根,南边21根,北边21根,其中南北两边都是三列,每列都是七根,呈七重之状。南北两组之间为空地,在神座的最西边设置“伊清门”,撒青松毛。祭场神座安插完毕后,呗耄带领合族中人聚集在“伊清门”前,摆放酒、净水、茶、米、盐等五礼和“粗炭石”呗耄念诵经文,然后进献各种祭品,经诵完毕后,呗耄带领族中众人来到“戏木梓”树下,次支众人则转到篱笆墙旁边。

开七重天门仪式是在祭场东边“五更门”外进行的,在前面树立的“戏木梓” 树下及篱笆旁。在松树周围,齐集着长、幼支众后裔及两支的黄伞、三角彩旗等;而篱笆旁则聚集着次支众后裔及该支黄伞、三角彩旗等;各乐班及五色龙虎彩旗,齐集于松树与篱笆中部一旁,面向松树和篱笆。大呗耄、“呗器”、“呗浩”、“格呗”四毕摩负责松树下祭献;“呗导”、扼呗”二毕摩负责篱笆旁的祭献。松树下及篱笆旁各设神座,两神座前均撒青松毛、摆米、盐、酒供品。松树下大呗耄手持一根蛇形、中部雕有一支鸟形的神杖,其余三个呗耄均手持一般神杖。“打粗炭”后献过酒,大呗耄诵念《开七重天经》,仪式开始。与此同时,篱笆旁两呗耄均手持一般神杖,由“呗导’’用一头猪向神座“打粗炭”祭献,猪宰杀后只用猪血供在神座前,“呗导’’也诵念《开七重天经》。

在“戏木梓”松树下,呗耄诵经毕,点燃油锅并加以酒精。与此同时,篱笆也被点燃,此时火铳炮及爆竹声响,各乐班齐奏乐,摆动龙虎旗。松树下,大呗耄带领其他三个呗耄作禹步跳跃,且大呗耄将神杖指向油锅作吓唬状;篱笆前的两个呗耄也作禹步跳跃。一班青年人手执弓箭、矛等在开七重天仪式祭场西边,呗耄一声令下,这一班青年便将弓箭和矛射向油锅上空,众后裔不断举双手、摇旗,并用彝语高喊:“祖先升天罗!祖先升天罗!”待到油锅中油火烧尽,挂在树上的两个包和夹在篱笆里的包烧尽,仪式结束。

这是祭祖盛典的最后一天,经过一系列的祭献,呗耄诵念《开七重天经》,为祖先灵魂升天开启了通道,宗族众后裔欢送祖先灵魂升入天界成神。开七重天仪式一是祝贺祭祖顺利圆满结束,二是催促祖先灵魂及时随烈焰青烟升入天界。至于宗族次支祖灵外壳()及祖先名字,夹于篱笆中焚烧,这正如彝族纳苏人俗语说:“次子走过篱笆道,左右两边无挤擦”。意思是次子在家庭中,上有长兄,下有小弟,比较自由自在,所以上门入赘也多为次子。

在当晚,还进行了埋葬祖灵仪式和送祖灵桶仪式,送祖灵桶仪式和迎请祖灵桶仪式是一个相反的过程,虽然都是很主要的仪式,但是在这里就不在重复介绍了。至此,云南纳苏普德氏族的祭祖大典仪式就全部结束了。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