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关于彝族母语文化的思考

2009-3-15 12:08| 发布者: 沙玛阿布| 查看: 3792| 评论: 1

内容提要:

彝族母语历史悠久,母语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但是,彝族母语文化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并且开始在变异,开始被冷落,许多的母语文化已经面临濒危。

彝族母语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文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救、捍卫、保护彝族母语文化是就是维护国家的民族团结,是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举措。

我们应该以历史的责任感,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采取各种措施,为护卫、拯救、开发彝族母语文化作出努力。

 

一 怎样认识彝族母语文化的地位

中国彝族人口已经接近一千万,在中国来讲可以说是个大民族了。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悠久灿烂的母语文化。世居祖国大西南的彝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彝族的文明。

以彝族的语言文字所表现和反映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活方式、社会行为、宗教信仰、民风民俗、道德观念、审美情趣、文学艺术等,都属于彝族母语文化的范畴。

最典型的彝族母语文化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有浩如烟海的彝族民间文学、毕摩经书、彝文典籍、神话传说;还有震惊中外的十月太阳历、火把节、彝族年、彝族漆器银器工艺、彝族音乐歌舞、彝族民间乐器等。这些独具一格的文化现象,是彝族母语文化的精华。

彝族的母亲的语言文字就是传承彝族母语文化的载体。

彝族的母语,积淀着彝民族的韧性,凝聚着彝民族的精神,营造着彝民族历史的灵魂家园。

彝族的文明史悠悠五千年以上,彝族人民所创造的历史文明沉淀下来的文化宝藏数不胜数。彝族的语言文字是彝族母语文化的纽带和桥梁,是彝族文化的基根所在,它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彝族文字的发明创造可谓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九千多个古老的象形表音彝文字,犹如一个个响亮的音符,谱写出彝族文化壮丽的赞歌,响彻了千万年历史的云霄。

彝族文字是中国最早的富有生命力的表音符号,它反映了彝族创造文字独特的思维艺术,也反映了彝族历史的悠久和古老的文化。在西安半坡出土文物的陶瓷上的符号,没有其他一个民族的文字能够破译,唯有古彝文能破译,这一惊人的奇迹证实了古彝文是中国较早的文字;三星堆、金沙遗址众多的刻符和青铜雕像内涵着许多古彝人的母语文化,三星堆与彝族母语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古老的彝族文字所记录和书写的浩如烟海的毕摩经书和古彝文典籍雄辩地证明了彝族母语在历史上的辉煌。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有自己的语言的民族不少,但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的民族并不多。彝族的语言文字具有完整的体系,是人类中非常成熟的语言文字。彝族是个骄傲的民族,因为彝族的语言文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完整的功能,彝族是个了不起的文明民族。

彝族的母语,就是彝民族的第一原始语言,是彝族人最早发明创造并使用于实际生活并所掌握的一种语言。从一个民族来讲,母语一般是族人最先发明的语言,并开始得以传播,并持续运用到整个民族历史生活深处。如像凉山的穿透历史的毕摩经书、《勒俄特依》、《玛木特依》、《支格阿鲁》、《阿莫列惹》等都是彝族文字形式传播的母语文化,并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个民族所受的社会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当部分是通过语言授受的,然后才是文字的传授。一个民族的母语对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的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部最先为口传盛行的《勒俄特依》让彝族人知道彝族的历史变迁、天文地理、彝人的道道地地伦理,规范行为、审美观念等;一部属于训世教化人的《玛木特依》能规范人的行为,教人怎样做人,成为无形的教科书。整个彝民族族就是赖于自己的母语文化在不断进步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自己的母语文化就不成器为文明的民族,这就是母语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

彝族母语是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

母语,是一个民族人群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母语的发育成都和使用水平,是体现着一个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母语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特征的重要的标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媒介和先导。

可以想象,一个没有自己母语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是不完整的民族,寄生于其他民族母语文化的民族是多么悲哀的民族,因为这样的民族没有自己的灵魂家园,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旗帜。没有自己的发展动力。

彝语,就是彝族人的命和根。

二 彝族母语文化的现状令人担忧

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进入和发展,随着世界多元化文化的相互冲击,彝族母语文化已经面临的危机令人担忧。

一是担忧观念的危机:

(1)彝族母语群体开始萎缩。汉语汉文对中国社会的覆盖,形成了彝族母语的极大威胁,铺天盖地的外来异族文化使彝族母语的忠实群体从解放初期开始已经慢慢在萎缩,逐渐在减少.彝族老百姓母语的语境开始面临困境和危机。特别是云南贵州的彝族和四川部分都市的彝族母语群体早已丧失了自己的母语生态环境,众多的彝族已经离开了自己的母语,拼命拥抱汉语文化,放弃了彝族母语。彝族的母语不在是母亲的语言,彝族的母语却成了后娘的语言。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彝母语可有可无。许多的干部职工家庭不再使用母语,并以排斥母语为荣。许多的干部子女已经是母语盲,母语成为了外语。更可鄙和可悲的是相当一部分倒汉不彝的彝族人千方百计在疏远自己的母语,糟蹋自己民族的母语文化。

(2) 母语文化的忠实捍卫者开始动摇。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母语文化的发展政策上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母语文化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了偏离。在当今社会,是利益趋势的社会,商品经济的浪潮充满着经济实惠的诱惑,许多的势利者以被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所扭曲的价值观自觉不自觉地离开了自己的母语文化,拼命投向政治欲望和经济诱惑。他们认为彝族的母语文化难以实现现实社会中的价值,难以获取自身的利益和权力。相当一部分领导层对母语文化产生了动摇,导致了对母语文化的消极情绪的滋长和蔓延。

(3)母语的使用范围开始缩小。人们对汉语汉文的追求日趋强化,对彝族母语失去了信心,出现了彝族母语即将消亡的观念。显然,在国家主体文化的意义上来讲,中国早已汉化,国家和民间都普遍在使用汉语汉文,而许多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只成了一种装饰和广告。幸好,凉山彝族的母语在彝族聚居地区依然还是必需的语言文字。许多的高山偏远地区的彝族远离城市,他们不识汉字不懂汉语,他们依然在使用自己的母语,他们仍然需用用自己的母语交流。在短时间内,他们不可能丢弃自己的母语。中国走向汉文化世界走向英语化是社会必然趋势,但是,只要有彝人的群体存在,在近期还不可能消灭彝族母语。我们没有权力让彝族母语接近消亡,也无力强留母语,我的责任是延缓这种消亡的进程。

123下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