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关于彝族母语文化的思考

3826 1 2009-3-15 12:08 发布者: 沙玛阿布

三是树立“母语文化是生产力的观念”。我们的祖先给我们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留给子孙的不是钱财而是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无形的精神动力鼓舞各族人民发愤图强,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经纪的发展。“云南现象”的实质是什么?是文化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力,促进了整个云南的全面发展,证明文化就是生产力。

丽江是云南的一个小城,已经发展为扬名天下的民族文化名城。每年旅游收入达亿元,富民又富市,靠的什么呢?那就是把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他们就是明智地把这一民间文化资源视为生产力, 认认真真地给以了实质性的保护、挖掘、开发利用。凉山的彝族毕摩艺术表演在凉山没有什么市场,也没有产生什么效益和轰动,但被移植到丽江的凉山毕摩文化却发生了惊人的效益和震动。而凉山的毕摩文化却远离游客密集的西昌,远离旅游,被冷落在美姑十分偏僻的山野荒坡。出自凉山的“十月太阳历文化”研究成果为什么最后落户于楚雄,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经典,影响海内外,并发展为民族文化的旅游宝地,凉山有多少人问津?

四是树立依法侬规的观念。民族母语民间文化不能再自生自灭,需要法律保护,民族文化的建设应该依法运行。如果只重视政治、经济的的法律手段而无视文化建设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只能是形式,或者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那么,发展文化就得不到保障。依法发展文化,一是对大众文化与濒危的特色文化给以保护,对那些面临濒临的文化现象制定相应的法规,从保护、挖掘、整理、研究、开发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如各民族的民间文物古迹、民间工艺传统,民间问候传承人等。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属于比较大的彝族自治地区,州人大、州政府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制订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以法律上的保护。我们不能让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在我们的手里丧失掉,不能当历史和民族的罪人。不能在现代文明的世界上过早地丢失祖根血脉。全国各地相继为民间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立了法,采取了许多的措施,制订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使长期以来无法可依的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步入了法治轨道。

如何从法律上保护凉山的民间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抓住凉山最有特色的主流文化,对文化的开发形成最优方案,然后分步实施。凉山民族民间文化, 内容十分丰富,内容繁多,应加以认真研究,分轻重缓急,分类给以保护。一是以民间文化为代表的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言、尔比尔吉、克智、歌谣、音乐、舞蹈、民俗、习惯法等文化;二是以毕摩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祭祀、文献典籍、仪式、神枝、天象、预测、禁忌、泥塑、草偶、木刻、蛋卜的宗教文化。三是以民间工艺文化艺术类的木器、竹器、藤器、漆器、金器、银器、铜器、织布、擀毡、服饰、杂染、建筑等民间艺术。四是节日庆典仪式文化,如火把节点火仪式、彝族年迎祖和送祖、换童裙、订亲、送亲、婚礼、丧葬、选美、斗牛、赛马、斗鸡、抢羊、爬杆、赛歌、迎客等的无形文化;五是以民间艺人为载体的各种乐器为表达的表演艺术,如马布、口弦、月琴、竖笛、木叶等。上述载体组成了丰富多彩彝族文化世界,历史地连接为一个复杂而有序的时空文化。这些民间文化是凉山的精神财富,是将来经济的希望,应该以立法依法给以保护。

四.关于发展母语文化的瓶颈

在民族杂居的地方,发展民族文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牵涉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思想感情思想观念。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而且是彝族文化最集中最有优势的地方,但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的发展仍然处于滞后状态。丽江为什么能把纳西的东巴文化炒得那么红火?靠的是文化意识,靠的是大局意识,靠的是宽宏大度的胸襟。丽江的纳西族人口只占20%多一点,多数是汉族,还有彝族,但汉族人和彝族人都十分大度,不计较,一心炒东巴文化。因为他们认识到,在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才是地方的文化特色优势,东巴文化的品牌,是丽江古城的灵魂,纳西古乐,是丽江的门面。不管什么民族的领导和群众,都一门心思地打造东巴文化的魅力,从来不计较什么民族问题,从来没有民族狭隘主义。可是,凉山人就差这种大局观念和文化特色优势观念,表面上看不出什么思想障碍,但在内心世界始终保持着狭隘民族文化观念。在州府西昌修建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建筑,本来就是为了打造优秀旅游城市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但有的同志心里不顺,十分不情愿。他们不愿意在西昌看到有彝族文化符号的建筑,民族感情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对这一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一些彝族领导不敢说,是因为他们怕得罪汉族领导,怕伤害汉族同志,不怕伤害自己的民族的母语文化。所以,在西昌,要修建彝族文化特色的建筑,抵制情绪特别大,形成了发展民族文化的障碍。西昌人,对彝族建筑文化缺乏大民族的文化观念,死守安宁河文化,但又炒不出什么特色,缺乏文化的吸引和诱惑,情愿让西昌永远仿效汉区城市,也不情愿让西昌容纳民族文化的风采。情愿仿古仿欧,也不情愿搞彝族建筑,这是什么现象?问题在哪里?根源在哪里?其实,在全国,汉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但是在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的主体民族的文化应该是主流特色文化。当然,在现代化社会中,我们不能一味地照搬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中也会有一些落后的因素,我们不能死守传统文化,排斥先进文化,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如传统民族工艺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既突出民族问候的特色魅力,又具时代气息时代特征。丽江古城的大街小巷,几乎是纳西人的东巴文化产品,几乎每一个店里的人都身穿纳西族的文化褂子,出售具有东巴文化内涵的各种旅游纪念品。他们不觉得别扭,而很骄傲很情愿。他们十分爽快地说:“在丽江,只有打造东巴文化这张牌我们才能赚钱才能发展。”

试问,在丽江发展民族文化为什么那么顺利并具有那么大的凝聚力?而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阻力呢?是凉山民族文化资源还不够丰富多彩吗?是凉山彝族的文化还不够古老不够独具特色吗?

 

回首历史的艰辛,感觉彝族母语文化的辉煌,面对现实,感觉彝族母语文化的濒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联合国教科文卫委员会呼吁抢救世界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个民族母语文化,党和国家对保护和抢救少数民族母语文化给予了关注。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拿出实际行动拯救母语文化,我们的母语文化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新春。

母语在向我们召唤,母语的旗帜依然在蓝天下飘扬。母语的明天更加美好。

 

——————————————————————————————————

联系地址:四川省西昌市三衙街三号

邮编:615000   电话:0834——3223295   13508206629

电子邮箱:mcmdq@163.com

QQ:284939309

——————————————————————————————————

 

123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