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日志 中国彝族网(Yizu.co)我们爱心基金 志愿者回访凉山 2009年2月相关活动记录 前言介绍: 这是中国彝族网(Yizu.co)的志愿者第三次踏入凉山彝族自治州了,与前两次实地访问目的不同,这次回访凉山州盐源县徳石小学、喜德县阿克勒莫小学、以及接受中国彝族网(Yizu.co!)“我们爱心基金”(Our Love)资助的喜德县民族小学、喜德县且拖乡联合小学的学生,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一年相关学校、受助学生以及受助学生家庭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掌握相关资料,以便中国彝族网(Yizu.co!)“我们爱心基金”(Our Love)能够更好的考核和监督资助项目的落实情况,同时也能够实时调整资助的金额和对象,真正做到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既然承诺了,那就要做到最好!”这是“我们爱心基金”(Our Love)总负责人苏月伊菡常说的一句话。中国彝族网也在履行着自己的承诺,与“我们爱心基金”(Our Love)一道,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彝族网“我们爱心基金”(Our Love)资助凉山州盐源县、喜德县部分贫困家庭和学生的项目于2007年末正式启动,也即相伴着中国彝族网而产生,至今已经度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项目开始后,中国彝族网志愿者于2008年2月第一次开展了实地调查活动,并组织志愿者于5月12日至13日将第一批资助款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1、前期准备 在爱心基金资助项目启动一年之际,中国彝族网准备再一次组织志愿者到受助学校和学生家庭进行回访调查,以了解资助的落实情况以及一年来所取得的效果。 前期准备的主要内容有: (1)志愿者联络:主要为网络上招募志愿者,联络目标学校的相关负责人 (2)做计划书,统筹安排时间 (3)盐源县徳石小学接收捐赠物质 (4)人员分组:盐源小组,马巍莹负责联络;喜德小组,苏月飞阳负责联络 2、盐源小组 (1)活动时间: (2)最终参加人员 马巍莹——西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 大四 学生 马巍晟——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 学生 毛耀翔——西昌市南宁中学 学生 莫色阿嘎——陕西师范大学 学生 原计划参加的沙马阿布因故未能参加此次回访活动,该组由参加前两次活动比较熟悉环境和流程的马巍莹带队,其中,莫色阿嘎参加了由中国彝族网组织的第一次实地调查活动,毛耀翔和马巍晟为初次参加本项目的相关活动。 (3)活动进度及主要内容 改组还在赶往马校长家的路上就近对几户困难学生家庭进行了访查,并向孩子们赠送了衣物等。 由于得知我们的回访志愿者于当日到达,徳石小学部分未能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家长老早就在马校长家等待着询问相关情况了。志愿者到达后,面对热情急切的乡亲们,回访小组成员们不顾劳顿与倦累,代表我们爱心基金就相关问题做出了详实的解释,并通知受助学生及家长于次日进行座谈会,以了解一年来学生及家庭的相关情况。 活动细则: A、入户调查: B、家长访谈 C、与受助学生交流、游戏 详细内容见:盐源分组相见论坛 爱心基金专版 3、喜德小组 (1)活动时间:2月2日至2月6日 (2)最终参加人员: 马海林布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大三院学生 马海尔迪 西昌学院彝学院大一学生 阿的木且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大一学生 吉 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四学生 苏月飞阳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学生 原计划参加的川农学生罗燕因故未能参加此次活动。该小组由苏月飞阳带队,其中吉康为第一次实地调查的参与人员。阿的木且(张勇)、马海尔迪(马强)、马海林布为新成员。 (3)活动进程及主要内容 中国彝族网、“我们爱心”基金此次回访凉山受助困难学生活动开始,2月2日,马海林布、苏月飞阳分别由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和贵州省盘县赶往凉山州,并于3日在西昌会合,一同前往喜德县与在那边等候的志愿者会合,共同开展回访活动。 A、 B、马海尔迪与当地派出所联系一辆车负责接送志愿者 C、由吉康联系向导并与受助学生家庭取得联系 D、 E、回访小组按照受助学生名单家庭进行了家访,并就另一部分贫困优秀学生家庭进行了家庭状况调查 F、 G、 H、 (4)受助学生基本情况报表 本表将中国彝族网、“我们爱心”基金资助的困难学生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所在学校、年级、所受捐助期数、金额以及一年以来家庭所发生的变化详细的列出,以作参考。内容详见下图: (5)资助的效果,家长的意愿,孩子的心声 本次回访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受助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意愿,以及我们爱心基金的资助对学生及家庭所取到的效果。 通过三次的访问和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帮助下,大多数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够到学校上学,并且都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由于在实行相关政策的时候,为了方便建设和管理,取消了乡村小学的建制,这使得大部分远离乡村中心校的孩子们不得不寄宿学校。这样,大部分学生在免去了学费以及书费的压力的同时,本不富裕的家庭还必须得承担学生寄宿学校的生活费和寄宿费用,平均每学期每人280元的费用对于贫困而又多孩子的家庭来说,是相当沉重的。中国彝族网、“我们爱心基金”所提供的资助正是这一部分贫困家庭所需要承担的学生必需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通过本次回访,我们深切的了解到,中国彝族网与“我们爱心”基金所承担的这部分资金对于这些贫困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第一次调查的时候,联合村接受调查的孩子中,只有少数部分学生能够到村中心校上学,而在这次回访时,我们发现,联合村五个受助学生中,有五名学生转到了距离更远,但教学质量更好的学校联合小学、拉克小学、且拖乡中心校以及喜德县民族等。中国彝族网与“我们爱心”基金所能提供的资助不完全能够支付受助学生的寄宿生活费用,但是我们承担了主要的部分,再由家庭承担比较轻的部分费用,孩子们就能够到教学质量更好的学校学习,这是一年以来,中国彝族网与“我们爱心”基金对这些困难学生资助所取得的最大收获。 通过为期一年的资助以及本次回访活动,受助的学生及其家长对我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孩子以及孩子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希望。回访中了解到,这些家长文化背景都比较低,大多数父亲基本能够用汉语和我们交流,而所有的母亲则不懂汉语。这些孩子的父母只能通过种植玉米土豆,每年收入几千斤粮食养家糊口,而这些粮食是不能卖的,“得留着吃”,所以没有钱交到学校去。他们了解到像中国彝族网与“我们爱心”基金这样的爱心活动后,非常的期望他们的孩子们能够在“好人们”的帮助下,继续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由于我们的志愿者都是各高校的学生,这些家长也都表示,不管如何,也都要让孩子们“放心学习”,供孩子们上学,受助学生吉布伍惹的母亲说,“我们这一代就没有读书了,会后悔,房子不修,也要供孩子念书(她家的房子在四年前垮掉了,一直没有修起来)。” 孩提时代,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学习的时候,可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孩子,他们除了学习,还要承担家庭里的一些劳动。农忙时间,要帮助大人们种地,即使是在我们志愿者回访的这个时节,孩子们在家里也要帮助做家务,当我们志愿者到达受助学生尔古石古家里时,他正在喂牛,而他的弟弟(第一期受助学生之一)正在屋子里剁猪草准备喂猪。当我们问起是不是想好好读书时,孩子们笑笑,用彝语回答说“毕”(汉语愿意的意思)。尔古阿牛是前三期受助学生中年龄稍长的一个,由于是女孩子,就更懂事得多,当志愿者问及将来的梦想时,她低下头拉着衣角,好久才搅拌着火塘上的大锅说,“我要上州民中!”这是凉山州最好的一所民族中学,那里有阿牛的希望,她希望能够在那里成就她的梦想。 在回访就要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希望我们的志愿者能够代为转达他们对那些默默捐助他们上学的叔叔阿姨的感谢。最后,六年级的阿牛代表所有受助学生用生涩的汉字写了一封“感谢信”,要求我们带回来,寄给带给他们希望的“好心人”,其他几个低年级的孩子也学着这个姐姐,歪歪扭扭的用汉字写下了他们心里的话,这里,我们所有的志愿者希望将之送给每一位参与中国彝族网与“我们爱心”基金资助项目的朋友,以及每一位能够看到的“好人”! 4、总结交流 整个回访活动是在 在会餐上,两小组都分别介绍了新进成员以及各自的回访进度和主要内容,交换了双方的意见和看法,都希望能够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期在下一步的活动中,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次回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影响,但是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 我们要肯定这次回访是成功的。首先,自08年2月第一次调查,当年5月第一期资助款的发放,到本次回访,历经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爱心基金的资助一共进行了三期,中国彝族网与“我们爱心”基金的志愿者三次到达目标地区,通过本次回访,我们更熟悉了当地的环境以及受助的那些孩子,给他们带去了最大限度的互动影响,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这使他们有了上进的希望和信心;第二,加大了中国彝族网与“我们爱心”基金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爱心人士的参与。我们的志愿者都是各高校的学生,没有很多的时间去宣传和募捐,但是我们通过我们本身所有具有的交际和网络平台,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我们的公益活动;第三,我们吸收了更多的凉山本土的新成员,他们熟悉环境,距离较近,更有利于将来各项活动的开展;第四,我们积累了最为宝贵的实地调查经验,并且采集到了一批一手资料,这是将来开展各种活动的基础。 当然,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彝族网与“我们爱心”基金志愿者来说,我们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我们必须得正确的面对。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问题,一是组织谐调问题,统筹策划没有到位,行动不一,以至于“临时倒戈”丢三落四;二是思想统一问题,同一个团队,做不到思想意识的统一是最大的隐患;三是方法论问题,我们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面对许多问题的时候,依然不知道如何处理,或者说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知道中心在哪里,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所以,我们应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我们的不足之处,注重思想意识和方法的培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优秀的“爱心使者”。 公益是累的,也是快乐的。两个小组在完成回访任务后,终于在西昌的烟霞中聚在一起,虽然走累了脚,但是大家的心里却是快慰的,因为,我们在孩子们的眼中看到了纯真的爱。 5、感谢他们 (1)盐源县徳石小学马金华副校长,在回访期间,为我们盐源分组的志愿者提供了食宿,并不辞辛劳一路陪伴着我们的志愿者;作为我们爱心基金在徳石小学的负责人,和我们的志愿者一样,马校长同样给学生们献出无上的关爱。 (2)感谢一次次接送我们志愿者的摩托车师傅,他们用娴熟的车技保障了我们志愿者的生命安全,在陡峭的山路上传递着社会的关爱,也传递着孩子们的希望,他们是真正的爱的使者。 (3)喜德县的联系人尔古阿呷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身体不好的阿妈还要担当起我们志愿者的前站工作,真的是非常辛苦,大爱无疆,感谢阿妈与我们年轻的志愿者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阿的木果,我们前期的项目联系人,虽然在操作过程中导致我们爱心工作的一些失误,但是仍然感谢他的积极参与,让我们的爱心从这里成长、成熟。 (4)感谢参与到我们爱心基金的活动中的每一位朋友,感谢那些无私的捐助者,正式你们的慷慨和热心,才给孩子们带来物质之外的新的希望;感谢热情的向导,您的每一步都走在我们志愿者的前面,我们正式踏着您的足迹,走进那彝乡的深处,接触到孩子们的充满渴望的眼神;感谢我们爱心基金的每一位志愿者,你们付出的不只是金钱和时间,更是满腔的热情和对孩子们无限的关爱,这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付出,这是无言的关爱,你们辛苦了,为了带给孩子们美好的未来和希望,请走好每一步,请珍惜脚下的足迹。 6、请给他们希望 也许,你真的能够了解,他们需要帮助;也许,你真的知道,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是的,也许,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需要帮助。是的,作为一个与孩子们直接交流的志愿者,当你面对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我们每一个志愿者的心情都是沉重的,那是一种心的伤感,因为我们需要阳光的笑脸和充满自信的言语来鼓励他们:孩子,有你我就快乐! 是的,他们真的需要帮助。 但是,他们更需要的是希望。 所以,请给他们以爱的希望吧!因为你的关爱,就是他们未来的希望! 7、联系方式(联系资料请登录中国彝族网论坛爱心基金专版索取) 中国彝族网、“我们爱心”基金欢迎所有爱心人士的参与,欢迎大家能够给予孩子们无私的关爱,社会的关爱是孩子们成长的未来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