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彝族民间口传文化的功能

2012-3-1 15:37|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5712| 评论: 0|原作者: 吉布呷呷|来自: 中国彝族网

摘要: 彝族民间口传文化是彝民族传承文化中活形态的精神产品,与彝民族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多元的社会或文化功能。如强化民族的自我认识、承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传递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调节社会关系,人与自然 ...
 
彝族民间口传文化的功能
吉布呷呷
 
【摘要】彝族民间口传文化是彝民族传承文化中活形态的精神产品,与彝民族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多元的社会或文化功能。如强化民族的自我认识、承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传递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调节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关键字】彝族 民间 口传 文化 功能
 
这里的彝族民间口传文化主要是指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所创作的精神产品,它与人们一般所理解的精神产品不同,主要是指以口头相承的形式流传于民间的民谣、民歌、神话故事、史诗以及民间宗教唱词等形态的精神产品。由于彝族支系多,各地方历史发展不平衡,使彝族民间口传文化都表现出大同小异的功能。

一、彝族民间口传文化的社会功能
彝族民间口传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人们日常生活制约功能、维系功能、民族自我认识和管理功能等。它来自于社会,又反作用与社会,并对彝民族的生活产生种种影响,对彝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较大的作用。
(一)制约和维系社会生产生活 彝族的民间口传文化作为彝民族长期奉行的伦理道德的传统积淀,它不仅铸就着人们的观念意识,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行,强化民族的自我认识。一方面,这种制约使彝族人之间的关系得以正常话 ,使得彝族民众按着彝族的传统有序地生活;另一方面,这种制约又会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相应的限制,阻碍新的思想意识的接受和意识形态的创新。制约功能在彝族的生产生活中往往是潜移默化和群体性的整体认可而发挥作用。如〈〈毕摩经〉〉,它具有庄严性和神圣性,与一般的民间演唱不一样。彝民族相信通过毕摩的演唱,毕摩经的神力会显现出来。
在维系功能方面,彝族民间口传文化作为彝民族对自身的感知、认识并付诸行动长期文化积淀。它凝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态度、感情和言行,具有潜在文化性的限定,维系彝民族的内聚、团结和权益。如家支与家支之间发生矛盾时,专门有民间调解人员来完成,他们根据祖辈口传下来的民间法律进行调解。无论多大的冤仇和矛盾都会被解决。
(二)干预社会生活 彝族民间口传文化干预社会生活的方式表现为多方面。彝族把许多不明其因的问题归于神的力量,诸如粮食的风欠、牛羊的兴亡、交易的赚亏等。猪日不能动土开耕,否则收成不好;不能手持镰刀、背筐走于正在开花、结籽的荞地上,否则杆叶枯黄,籽不饱满;用粮在手中抛玩者,粮神会惩罚人;不能让幼蓄、幼禽刚出圈、窝时见到有狐臭的人等等。
1234下一页

相关阅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