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达体舞”在小凉山地区舞面临失传的原因 对于“达体舞”在大凉山是很普及的可以说熟知她的人基本都会跳及其包括彝族外的其他外民族。每年农历的七月火把节凉山州各级政府都会组织自己的团队进行达体舞的比赛,这就有效的为达体舞的传扬带来很好的空间,而且在大凉山年少年长者基本都会跳“达体舞”。但现从小凉山(本文小凉山指,峨边县与马边县,下同)峨边县与马边县一带,笔者从农村到城市,在不同经济、文化习俗以及不同年龄差异的条件之下,在小凉山局部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得出一个结论:说 “达体舞”人人都有耳闻或熟知,但会跳的群众却汲汲可数,甚至说年轻一代的有些连其名都不曾听说过。只有老一辈的或在校学习的彝族学生才熟练熟知“达体舞”,尤其是乡镇中小学最为明显。在峨边当地除了政府机构,机关事业单位以组织活动的形式来传播、散发少数民族文化背景条件的前提下体现“达体舞”外,其基本上就没有很好的传播媒介与空间,而且其主要活动仅局限于企事业人员或机关工作者以及艺术学校的学生外,本没有其他的个人或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达体舞”的发展传扬空间带来一定的滞后性。为“达体舞”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和发扬过程中,笔者认为某股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它带动了“达体舞”向外民族人士的传播和发扬有了很大帮助,那就是在外求学的民族学生。在学校中当少数民族学生达到一定的量时,它就可以带动传播和发扬本民族文化历史,高校里都有组织或社团,其这些社团或组织就给了少数民族学生一个很好的平台去传播和发扬本民族文化。在各个高校的民族舞蹈社团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民族院校。在其过程中来跳舞的其它外民族学生或其他的人士中,笔者与其进行了交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达体舞”这舞蹈的动作很易学,内容也很丰富美观,且能放松身心,消除疲劳与压力的效果。从小凉山地区看“达体舞”面临失传的原因有几点:①政治上,由于当地政府不够重视“达体舞”的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意义,政府政策上没有提供有力支持。②经济上,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民族文化严重的侵蚀了本民族本土文化,并得不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的措施。③由于本民族自身没有感受到“达体舞”逐渐消失的状态和没有民间上的有效管理与组织。④民间上自主保护与传承的意识很薄弱而面临失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