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彝族“达体舞”起源 达体舞,凉山彝族达体舞属民间舞蹈之一。 “达体”一词,其意为“跺地”。是一种在节庆、丰收、婚礼等聚会时跳的集体舞蹈。彝语“达体”为“跺地”之意。达体舞在凉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极其广泛的群众性以及较高的娱乐性。达体舞种类繁多,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名称,如“锅庄舞”、“滴脚舞” 、“对脚舞” 。 “达体舞”是男女老少皆宜,不受环境、时间、人数、道具以及音乐伴奏等条件的限制。据咸丰七年(1857年)的《冕宁县志》载:“夷人每逢喜庆事跳锅庄,男女十余人穿新衣,荷包巾帕之属装束盛饰,牵手围绕而转,且跳且歌,初转徐徐行,再转小跃,行三转大跃嬉笑追逐良久乃罢。夜间则燃烧松柴一堆,绕火而行,所歌之词各因其事……”对彝族达体舞作了简要、形象的叙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在州领导的积极倡导和精心策划下,组织州群众艺术馆、州歌舞团的舞蹈家、音乐家,从彝族民间流传的近百种音乐舞蹈中挖掘提炼、规范,系统地编排出了两套12种舞,并录制了伴奏舞曲,在全州范围内推广普及。“达体舞”就是从彝族传统歌舞艺术百花园中提炼、规范、编创而成的一种集体舞或广场舞[2]。 2.2 “达体舞”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