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中国-彝族毕摩文化概述

7171 0 2008-8-14 11:32 发布者: admin


    毕摩文化是历史形成的,与任何一种文化一样必然要注入新的内容。对于毕摩文化,我们也要本着“去糟粕存精华”,通过合理扬弃,正确认识其价值,传承优秀的东西。一种文化,好在哪里?精髓在哪里?你都不知道,何淡保护?何谈合理扬弃呢?民族的核心是文化,民族的差异在文化而不在于体质(当然也有体质方面的一些因素,但主要是文化),如果失去了文化差异,就失去了民族差别。比如,彝族毕摩文献中有丰富无比的“尔比尔吉”,这是一个宏大的文化体系,足彝族社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所遵循的规则,其它民族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但远没有彝族那么丰富,这就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文化基因,极其重要。彝族的独特而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农畜牧业知识大多也仰于毕摩来保存。毕摩文献作为毕摩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毕摩文化联为一体,不可分割,文献靠仪式文化传承,仪式靠文献宋规范,所以,两者珠联璧合。

毕摩文化作为原始文化的综合体,在世界上足稀有的,对于研究原始宗教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伦规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他不是外来的,而是自身的文化。儿十年来,川、滇、黔、桂的彝区,有些文献毕摩们都不会识读了,要抓紧趁老毕摩还在,做奸记录整理翻译出版工作,不然有的东西就可能从此消失了,没有比这个丧失更可怕的东西,因为它是不可重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如果现在不抓紧保护,一是对不起历史,二是对不起中华民族。

毕摩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996年,美姑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先后成功召开了三届彝族毕摩文化学术研讨会。2003年美姑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彝族毕摩文化节,期间,国内外知名彝学专家学者建议启动彝族毕摩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4年3月24日,美姑县向凉山州委、州政府提交了关于成立“彝族毕摩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的请示;4月,中国彝族毕摩文化博览园在美姑县破土动工,为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7月12日,凉山州正式成立“凉山州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委员会”; 8月,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局授予“毕摩文化之乡”;9月起,来自凉山州美姑、雷波、盐源、州语委、州民研所的20位德高望重的毕摩,开始着手翻译、整理、修订经典毕摩文献,供“申遗”之用,与此同时,凉山州文化局积极与文化厅、中国艺术研究院沟通、联系,努力寻求关心、支持和帮助并聘请我国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指导工作……

在四川省、凉山州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下,在国内外知名专家的积极参与支持下,经过历时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申遗工作进展顺利。10月28日,彝族毕摩文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和凉山彝族“尼木措毕”送灵归祖仪式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北京专家论证会上全票通过,为早日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毕摩文化的宗教性是不可回避的,恰恰是彝族观念和信仰的特殊性构成了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和保护价值。保护和尊重各个民族的宗教文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很明确的宗旨之一,也是国家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相当一部分都与宗教有关。当然彝族毕摩文化可以作为少数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突破口,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也是国家即将全面开展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行动中富有探索和指导意义的课题,不仅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也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12345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