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用民族文化打造特色学校

2513 1
发表于 2009-12-11 14:41: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用民族文化打造特色学校
———鲁布格中学把彝族文化“请”进校园


走进兴义市鲁布格镇中学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舞台墙壁上那一幅幅富有民族特色的彝族浮雕。浮雕上,有身穿彝族服饰的少女手捧竹简苦读,有远古的先生在执教……每幅浮雕图画都生动活泼,各具特色。近年来,学校结合当地彝族独特文化资源,将当地彝族民族风俗文化“请”进校园,打造校园文化生活,使校园内洋溢着浓厚的彝族文化氛围。
一、挖掘民族文化传播彝族知识
兴义市鲁布格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鲁布格镇的彝族人自古以来生性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有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如火把节、彝历年、密枝节、插花节等。按其传统的社会功用,可分五大类:祭祀性节日、节庆性节日、纪念性节日、社会性节日、农事性节日。祭祀性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密枝节、祭宫节(跳宫节)、祭龙节、祭火节等。其中火把节最为盛行。全国有彝族86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自治区。黔西南自治州有彝族8万余人,约占贵州彝族总数的10%,而兴义市有彝族9000多人,又约占黔西南自治州彝族总数的10%。地处兴义市西南角的鲁布格镇是兴义市彝族相对集中地方,“彝味”较浓的乡镇,镇内有阿珠寨、新土界、鲁毗等彝族自然村寨。在这些村寨中,还保存着彝族的语言、饮食、婚姻、丧葬等习俗。由于语言完好沿用,彝族原生态文化较好地被传承下来。鲁布格中学现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208人,占学生总数的25%,教职工45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26人,专科学历1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整个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正值积极钻研、勇于探索时期。为传播彝族文化,学校领导班子抓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机遇,把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列入教学工作日程,积极组织教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拜访当地彝族老人,采取摄像、录音、笔录等方式,收集整理了大量宝贵的彝族文化资料,为传播鲁布格镇彝族文化,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学校准备把鲁布格彝族文化纳入校本乡土教材,在学校开一个彝族民族班,让彝族文化知识能更好地得到传播。
二、开设地方课程优化教学结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是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和主体区分的三种类型。其中,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标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课程结构调整,就是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鲁布格镇是兴义市彝族聚居较多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展示本校的办学特色。开设地方彝族文化课程,鲁布格中学主要是在音乐、美术、体育三个科目上下功夫。音乐课在保证乐理知识教学的前提下,力求让学生掌握本地彝族舞蹈(左脚舞)、锣鼓敲打、木叶、芦笙、箫筒吹奏等技艺;美术课掌握雕刻、刺绣、剪纸等工艺;体育课在保证教育部门课程项目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加设摔跤、打秋、踩高跷、棍
术等彝族传统民间娱乐性地方课程。
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彝族精神
鲁布格镇党委、政府领导对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十分重视,从2005年开始,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彝族火把节。镇党委、政府与鲁布格教育辅导站以及镇中学,以“两基” 迎“国检”为契机在投入搞好学校软、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在鲁布镇中学校园内教学楼前的舞台墙壁上刻画了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彝族浮雕,既美化了校园,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激发学生对地域民族特色文化的兴趣。每年农历6月24日,是鲁布格彝族的火把节,这天,男女老少都会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彝族左脚舞,学校抓住这一时机,将当地的“彝族左脚舞”“请”进了校园。在鲁布格中学校园内,凡在校的学生都学习了彝族舞蹈,在当地少数民族节日或是学校的重大节日时,都会跳起彝族人民的传统舞蹈。在鲁布格镇成功举办的四届火把节中,每届都有鲁布格中学的学生表演的彝族节目。事实证明,鲁布格中学在新一轮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中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又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双重效应。每学期,学校还要举行彝族民间娱乐性的竞赛活动。鲁布格中学校长胡俊明说:“在鲁布格中学这个彝族文化较浓的环境中,最容易将悠久的彝族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浓郁的彝族风俗,丰富的旅游资源,把彝族文化纳入校园非常有必要。彝族文化进校园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未来的机遇挑战,我们认定了目标,风雨无阻。有党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全体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文转载自《贵州教育》2009年18期
作者简介 吴 刚(兴义市鲁布格中学)

评论1

阿呐必达Lv.10 发表于 2009-12-12 12:58:15 | 查看全部
dddd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