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进纸书彝文文献的传播
由上述可知,纸书彝文文献传播的内容比较老化,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传统而陈旧,传播的范围有限,影响较小,一些优秀的纸书彝文文献也因之而受到制约,不能广泛的传播开去,达到丰富和发展世界文化宝库的目的。为此,应该大力改革纸书彝文文献的传播,把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传播到更大的范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要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创造出先进的彝族文化,革新传播内容。内容是决定传播的核心,没有先进的对人类有益有贡献的彝族文化,难以形成成功的纸书彝文文献,要谈到传播出去、传播下去是非常困难的,对此必需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否则其它一切都谈不上。 二是要在保留传统彝文内在信息的基础上,改进传播的方式和途径,特别是传播工具的改革,尤其是一个突出的关键。现在虽然成功开发了一套计算机彝文处理信息系统,但这是以彝语北部方言为基础开发出来的,只有819个字符,加上辅助的字符也才1000多个,其表音的特色比较强,所保存的彝族传统文化信息十分有限。而传统彝文以表意功能为主,文化信息丰富,因此仍然需要对此进一步改革,或者以传统彝文为主创新出一套新工具,能够更多地保存和传达彝族传统文化的信息,能够更多地使用这套新工具进行文化的革新,创造更多的优秀民族文化。要高度重视现代传媒的运用,更加大胆地对外开放,向外发展和传播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民族文化。 三是要拓展传播范围。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要顺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地抱残守缺。要打破那种只在家族内部、布摩系统内部、民族内部传播彝族文献的守旧思想,大胆向外介绍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民族文化。例如彝族十月太阳历法就是一种十分先进的历法,得到过国际上一些专家的大力称赞,曾经在巴黎举行过学术研讨会和相关发布会,取得了成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彝文文献传播要打破地域的框框,打破民族的界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到世界文化创造的大潮流中去。 四是扩大纸书彝文文献的影响,并且通过纸书彝文文献的传播扩大彝族优秀文化的影响。通过大力发掘、发现、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研究等,充分发掘纸书彝文文献的价值,让它们灿烂的光辉在世界文化的宝库中闪耀,从特殊的角度照亮世人心灵的一隅,从而使世界文化的大花园更加五彩纷呈。 参考文献: [1]李八一昆等译尼苏夺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112 [2]张公瑾主编民族古文献概览[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105 [3]王明贵彝文古籍状况述要[J]贵州文史丛刊,2002(2) [4]朱崇先彝文典籍学研究概述[M]贵州彝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131 [5]朱崇先,巴莫阿依论彝文文献分类[C]彝文文献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97 [6]方开荣,聂鲁,杨玉芝略谈元江三马头彝文水墨印刷版[J]彝学研究,1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