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风彝俗 传统文化 查看内容

彝族漆器艺术研究

4107 247 2008-6-1 15:02 发布者: 沙玛阿布

彝族传统文化仍然以原始形态在民间传承着。

    一般说来,文化艺术都是当时社会形态的折射。同是奴隶制社会制度的艺术,殷周青铜艺术是以直接服务于统治阶级权力精神的礼器为代表,以“饕餮”为符号特征的“狞厉美”所传达的威严和神秘、崇高和神圣,是以王权为精神特征的;古希腊瓶画则多表现征战场面,有如荷马史诗般的恢宏气派,这是上升民族扩张心理的表现;古埃及奴隶制城帮时期的造型艺术,则直接表现杀戮奴隶、猛兽食人的血淋淋的场面,充分表现埃及王朝征服世界的野心。而在彝族漆器艺术中,根本找不到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的意识,却表现出人类征服自然后的平和喜悦的心境。除前面提到“鹰爪杯”的贵族性质外,彝族漆器还是以氏族成员共同享有为特征的性质。正如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指出:“‘所有一切具有几何图形的花样,事实上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对象(大部分是动物)的简约的、有时甚至是模拟的图形’。例如,一根波状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是一条蛇,附有黑角的长菱形就表示是一条鱼,……我们从这种图形上十分容易地看出动物外皮的花样是怎样变成几何图形的。”我们把彝族漆器图案的纹义列出,就不难看出彝族先民对自然的直观认识是何等地童稚可爱(见图7)。除部分纹饰我们可以推断为是祖先的图腾族徽外,更多的则体现出彝族先民简朴生活的特征: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是原始民族最早发展起来的天文意识,狩猎、放牧、播种、收割无不与阴晴冷暖有关;仰望星象、辩明方向,俯察荣枯、区分气候,于是就把日月星辰作为崇拜的对象加以艺术地表现。山水林木是土地的概括,是人类赖以生息繁衍的根基;猪鸡牛羊是彝族自古以来饲养的基本禽畜,是彝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案中,鸡冠、鸡眼、鸡肠如此之多,说明彝族人的生活与鸡十分蜜切。在史诗记载的神话传说中,是公鸡把太阳请出来的,鸡冠的九道缺口是与太阳歃血盟誓时割的。红军长征过彝区,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兄弟,也是举行的以雄鸡冠滴血入酒共饮盟誓的原始巫术仪式。图案中“瓜子”、“蒜瓣”、“花蕾”则有种子、繁殖、生命的含义。“鱼网”、“栅栏”、“窗格”、“缠线架”、“链子”之类则是彝族生产生活用具在艺术上的朴素表现。“总之,在这里,装饰图案的发展是和原始技术的发展,换句话说,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和明显的联系的。”

    彝族漆器图案纹饰的另一特征,是取事物富于表现力的局部入图,而不注重事物的整体描写。古代希腊、埃及和西亚的陶器图案则多着重事物的整体描写,尤其动植物的整体造型。我国新石器彩陶纹样也多以事物局部入图,和彝族漆器图案一样,属东方艺术的类型,是一种因形设意的表象艺术,是一种积淀了社会内容的“有意味的形式”。

    彝族漆器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不以人物入图。这大致是在自然崇拜时代,彝族先民把一切自然物都赋予了生命的价值——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前面提到史诗中记载的“雪源十二支”把人和动植物相并列可以为证。在别的彝族神话故事中也表现出人和动植物的平等价值。在氏族社会中,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必须依赖氏族部落的整体性,个人才可能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得以生存。彝族漆器艺术不以人物入图,正说明彝族古代社会是不突出个人力量的部落共同体特征。至今彝族的许多生活习惯,如饮转转酒、分食砣砣肉、婚嫁丧葬等大事活动,则倾村寨出动为之喜忧,仍保留了这种重整体的古风。

    这样,我们就可以作一个基本推测,彝族漆器图案纹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氏族图腾或其他崇拜的标志而存在的。”这种族文化共同体的表现,之说以能长期传承,是以一个民族求其生存的“抗同化”的共同心理素质为内核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形式能够存在,并焕发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扎根在本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之中,形成鲜明的民族性格。有“性格”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凉山彝族漆器艺术正好说明这样一个真理。

(本文部分资料引自《凉山彝族文物图谱·漆器》;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朱叶先生和李耕冬先生的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注释:

详见《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婚姻和家庭》

《汉唐地理书钞·永昌郡传》

《异域志·丛书集成》

根据朱叶翻译整理彝书《万事万物的开端》

《三国志·张嶷传》

《华阳国志·蜀志》

《宋史·蛮夷传》

彝文漆树为(音jibo;吉波),漆器为(音jididasu;吉底达苏),启明星(金星)为

(音jiwabu;吉瓦卜),亮晶晶为(音jisi;吉斯),光滑发亮为(音jijo;吉觉)。从文字看,均与(吉)相关。

《史记·西南夷列传》

传说故事说毕·阿史拉则和他的徒弟分别十年后重逢,两人比试作法的本领。结果师徒两人的本领都大,把山咒跨了。徒弟遂起嫉妒之心,想把师傅咒死,自己称霸。于是师徒同时作法,两人都被咒死了。毕·阿史拉则生前创造了许多文字,死后变成龙歌布曲鸟(相当于汉族神话中的凤凰),每天在树上吐字给自己的哑巴儿子。一天,妈妈上山找哑巴儿子,把鸟惊走。哑巴虽然说话了,但龙歌布曲鸟还有许多字没有吐出来。因此,现在彝文不够用,只好采用同音异义的替代办法。

毕摩作法使用的圆扇(彝语称“擒克”)顶部便雕刻两只鸟,“鸟喙前伸,作吐物壮”(图文详见《凉山彝族文物图谱·漆器》)。说明毕摩是极尊重自己祖先的传说的。

(美)海斯、穆恩、韦兰著《世界史》中译本

李泽厚《美的历程》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

《彝族医药史》

关于虎图腾,详见刘尧汉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和《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

恩格斯《反杜林论》

《韩非子·十过》

嘉庆《四川通志·圣武地》

嘉庆《雷波厅志·风俗·夷俗》

康定斯基《论艺术里的精神》

见《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

    据彝族史诗《勒俄特衣》记载:远古时候,天上出现六个太阳、七个月亮,大地被灼得一片枯焦。支格阿龙一连射下五个太阳、六个月亮。剩下的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吓得不敢出来,大地又一片黑暗。于是“派遣白公鸡,去喊日月出,日月不听话,鸡冠刻九刻,定下九条约。”所以,此后彝族把公鸡作为祭祖、驱鬼、盟誓的灵物。
 

    说明:1980年代初,我收集所有有关彝族文化的书籍和资料。1983年底,在读书之余,完成这篇研究文章。1996年在四川美术学院学报《当代美术家》第一期发表(未刊图版)。现除调整个别字句,原文刊出,算是对当年的劳动的一份交待。——何昌林 2003.9

123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