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风彝俗 传统文化 查看内容

现代化对彝族土掌房的冲击

2773 0 2009-5-8 22:23 发布者: 沙玛阿布


(三)房屋结构与社会关系
丕且莫村彝族的土掌房分为楼上和楼下两层,楼上住人和储存粮食,楼下做饭和圈养牲畜。这种情况与彝族其他地区的土掌房结构有些不一样。在新平县老厂、新化、平甸等乡镇的尼苏人中,楼上用于堆放谷物、杂物和接待客人,楼下则是家庭成员居住和做饭的地方,大牲畜和猪鸡等圈在屋外。丕且莫村的彝族人主要住在楼上,长辈们睡在正房左边,子女的卧室是在耳房或者光线较好的地方,儿子的洞房通常在正房右边。火塘旁边有客床。


关于人畜混居的情况,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对于山区的彝族人来说,耕牛是十分重要的,人与耕牛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动物及自然的关系,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对于人与耕牛同住的情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把牲畜圈在住处之下,可吸引蚊虫叮咬牲畜,而人们在住房内做饭,则使房屋充满烟气,也可防止蚊虫飞人;另一种认为,人与牲畜同住,是很不卫生的,牲畜的粪便以及与牲畜有关的各种疾病会使人的健康受到损害,而且疾病还会加重村民的负担,因此,人畜必须分开,实际上,所有的扶贫工作都以此为中心展开的。


房屋的居住模式反映出彝族人的家庭和社会结构。在传统的观念中,家庭成员的卧室是固定的,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成年人住在哪里,年轻人(或者晚辈)住在哪里。如果一个家庭分家了,通常是小儿子住原来的房子,父母与小儿子同住,大儿子则重新建房子。


三、扶贫工作与土掌房的拆迁
(一)丕且莫村的贫困与扶贫工作
丕且莫村是云南省最为贫困的28个行政村之一,贫困成了丕且莫的象征。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学者,来到丕且莫村之后,都会赞叹这里的彝族文化保存得好,但同时也为这里的贫穷而感到震惊。人们都在为丕且莫村想办法,希望他们既能保持民族文化,又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走上富裕的道路。
造成丕且莫村贫困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高寒山区的特殊气候使这里既不能种烤烟,又不能种甘蔗,能够种植水稻的田地都在较远的河谷地区,种植相同数量的粮食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其次,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受教育机会少,农民素质低,观念陈旧。再次,是土地贫瘠,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灌溉只能靠雨水,而且又没有非农支柱产业。长期以来,村民一直是“吃粮靠返销,穿衣花钱靠救济”,人均年产粮不足300公斤,人均年纯收入只有310元。要解决丕且莫村的贫困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贫困,外村的女子都不愿意嫁到这里,致使该村已超过30岁的未婚男子比比皆是。村中卫生条件较差也是贫困的因素之一。疾病会加重村民的负担,无力负担医疗费的村民会因为疾病变得更加贫困。村民的教育水平也十分有限,很多孩子无法继续上学或者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所有这些,都是当地政府极为关心的问题。费孝通曾指出:“一个站在贫困边缘上的村庄对谁都没有好处。”


丕且莫村的扶贫问题,有关方面已讨论过多次,政府官员和学者也都提出过各种建议,总结起来有下列几种:
首先,将全村搬迁到扬武镇的河谷地带。这一建议得到村民的支持,但由于政府无法为村民在平坝地区提供足够的耕地和宅基地,因此无法实现。
其次,根据丕且莫村的实际情况,发展山区优势产业,逐步脱贫。丕且莫村地处高山地区,这里的火腿在全县都很有名,很多商人都到扬武选购丕且莫火腿。鲁奎山上还有很多城市人喜欢吃的蕨菜,将蕨菜采回来晒干,即可出售。另外,这里的紫洋芋在市场上也很紧俏,每公斤售价可达10元。目前,扬武烟盒舞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正计划推出以“鲁奎鲁克”为名的土特产品,如果市场推销成功,就可以加大收购量,使很多村民增加收入。


再次,加大在教育和卫生上的投入,也有助于改善丕且莫村的贫困面貌。卫生的改善包括改造土掌房,以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教育的投人则要使在读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普遍受益。


总之,必须采取多种多样的扶贫方式,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文化事业,强化科学技术培训和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扶贫工作中,土掌房的改造还涉及文化保护的问题。作为彝族古老建筑的代表,丕且莫村的土掌房保留了彝族房屋冬暖夏凉的特点,但同时也显得低矮、黑暗,而且人畜混居,家户相连。这些都使村民的生活相当不卫生,也不方便。另外,一旦一个家庭的土掌房发生火灾,灾难就会遍及全村。因此,土掌房的改造成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对于土掌房的改造,却有着不同的看法,通常有以下两种意见:一种是村民的意见,另一种是地方政府和外界的意见。


(二)村民对土掌房拆迁的意见和做法
村民是土掌房的建盖者和拥有者,同时又是拆迁与扶贫工作的直接相关者,无论以何种方式拆迁土掌房,都将对村民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我们在调查中首先注意了解村民对于土掌房拆迁的意见和做法。实际上,他们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意识到土掌房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并且已经采取了很多相关的措施。据笔者的调查,村民通常的做法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主动配合政府的搬迁政策,迁移到河谷地区和城镇附近。高山彝族搬迁到河谷地区和城镇附近的情况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有计划的搬迁,另一种是自己出钱搬迁。第一种搬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的鲁奎山被认为是贫困的象征,新平县委、县政府为了彻底使高山彝族摆脱贫困,决定在坝区划出相当数量的耕地进行移民。当时迁移下来的人都在坝区得到了足够的耕地和宅基地,他们靠着坝区肥沃的土地和良好的交通条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后一种搬迁,有的是到城镇盖房子、做生意,有的则是到坝区或者城镇附近租田地种粮食。对于土掌房的建筑情况,由政府有计划迁移到平坝地区的彝族,都是以村落为单位聚居,大部分继续住在土掌房里,但也有一部分人完全或部分地放弃了土掌房,盖起了瓦房或水泥平顶房,后者被认为是经济地位的象征。在彝族社会中,没有人为此指手画脚,人们都尊重他人的选择。至于搬迁到城镇地区的彝族,都是散居在以汉族为主的集镇中,不再建土掌房,而是建平顶房。另一些到坝区租田地种粮食的人只能租房子住。


第二,留在高山地区的村民,仍然住在较为破旧的土掌房里。由于经济、交通等原因,居住条件没有多大的改善。最好的人家也不过是加盖了一道砖墙,但主体结构和卫生条件并没有改变,人畜混居的情况也一直存在。村民的想法可分为以下几种:有人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政策,让他们也搬迁到河谷或者城镇附近,彻底改变贫困的面貌。有人希望政府能够提供足够的钱让他们重建房屋,他们可以自己出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即使政府没有办法提供全部费用,提供一半也可以,但如果要让村民自己出所有的钱,他们就有些无能为力了。有些退伍军人和初中毕业生希望政府能够从总体上考虑丕且莫村的发展,将发展地方经济和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结合在一起,使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三)外界的意见和地方政府的最终决定
地方政府把丕且莫村的住房改造看做一项系统工程。该工程考虑的问题并不限于土掌房,而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为目的,既要拓展村民的经济发展空间,又要照顾到民族文化的保护,还要考虑到政府和村民的承受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其他地区扶贫攻坚项目中的住房改造一样,丕且莫村土掌房的拆迁问题也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但在具体做法上则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来自部分政府官员和扶贫人员,他们主张将原来的村子用推土机彻底推平,重新建造一个村寨,新建的房屋仍然是土掌房,保留原有的一些特点,但要做到结构合理,卫生,人畜分居,家家户户不再连在一起。这样的新村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当地政府认为,新村建设应该以人为本,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目的,而非仅仅保护土掌房。尽管这种观点既考虑到改善农民的生活,又照顾到土掌房的保护,但是,全部推平重建的费用很大,同时也无法保留土掌房原来的文化特征。


第二种观点来自学者,特别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者。他们认为土掌房是人类文化遗产,目前,在云南已经很难找到像丕且莫村这样保存完好,整村连在一片,而且几乎不用砖头砌墙的土掌房了。因此,他们主张将这里的土掌房完好地保存下来,如果要进行维修,也只是做些简单的加固,不做整体改动。学者们认为,丕且莫村的经济情况可以通过发展彝族文化旅游来加以改善。但是,丕且莫村不一定会有很多的旅游者,如果村民的生活质量得不到改善,扶贫工作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第三种观点是前两种方案的折中,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维修和改造,同时在结构上也进行较大的改动,但不是用推土机彻底推平。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保存了原有的特点,又能使村民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既提高了生活质量,又保护了土掌房。但由于原来的土掌房家家户户连在一起,结构已经固定下来。而且,目前所有的土掌房都已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大梁等木质构件已经腐烂,不仅房屋漏雨,而且墙壁也非常危险,很难进行局部维修和加固。换言之,维修后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和生活质量不会有多大提高,倒不如彻底推平重建。


第四种观点来自上级人民政府,是前几种观点的综合,具体措施就是一部分搬迁,一部分就地改造。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研究,上级政府针对丕且莫村的情况,提出了“高退、中居住、低开发”的扶贫思路。“高退”指的是在高海拔地区退耕还林,“中居住”指的是村民主要居住在中海拔地区,“低开发”指的是开发低海拔地区的土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和林果业。具体的计划就是将丕且莫村的60户人家搬迁到它斗村,对其余人家的住房实行就地改造。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