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彝族图腾的分裂和流变形式

4471 0 2009-4-14 19:36 发布者: 沙玛阿布


二、地域图腾的变迁和表现


四川凉山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彝族传统文化保留较完整的地方,从这里的传统文化研究中,我们可窥探到彝族氏族图腾发展、变迁的许多轨迹。凉山彝族始祖--古候、曲涅(即六祖中的糯恒二支)由云南洛尼山渡过金沙江,沿美姑河而上,到达凉山中心地带的利美美姑(今美姑县),再由美姑西行到达利美竹核(今昭觉县竹核)⑧。由此,二二支再次进行分支和搬迁。古候支于“苦阿洛俄俄”确定自己的氏族图腾后向左方即金沙江以东迁徙,其后裔大都为今义诺方言区彝族;曲涅支于“苦阿依叠叠”确定自己的氏族图腾后向右方即金沙江以西迁徙,其后裔大都为今圣乍方言区彝族。虽然现今凉山彝族家支分布的情况,早已打破了东西分住界限,但古候居东,曲涅居西的历史轮廓仍依稀可见。古侯支的阿候、苏师、恩扎、吉狄、勿雷、乌坡、阿卓、甘、马等土司、黑彝氏族和沙呷、布尔、克齐、阿木斯都等白彝氏族所在地为今凉山东部的雷波、马边、峨边、美姑、甘洛等县,属义诺方言区;而曲涅支的巴且、瓦扎、罗洪、果基、阿尔、布约、倮姆、洛伍、沙马等土司、黑彝氏族和曲木、巴莫、尔吉、莫洛、吉瓦、金古、沙马曲比等自彝氏族,在今凉山西部的越西、昭觉、喜德、冕宁等县,属圣乍方言区。所地方言区在今凉山南部的普格、布拖、会理、会东、金阳等县,也许多属土著此地彝族另一支系。


凉山彝族称“氏族图腾”为“灵依”,其表现形式分为三种:某氏族独立的图腾、几个氏族共有的图腾和某一氏族依附攀缘另一氏族的图腾。氏族图腾的确定,是在超度该氏族始祖的送祖灵大道场仪式或“氏族分支”的送祖灵仪式⑨中认定,所确定的崇拜物有树、岩、水、草等动植物。确定方法是:在送祖灵大道场第十一场仪式,彝族称“直卓”即求育仪式中,需作分支的两个亚氏族分别各选择一对母仔毛羊,通过繁杂的道场仪式和经毕摩念诵祈祷、祝词敬祭经文后放出场外,并尾随其后视毛羊跨出的第一步所触物或动作确定为亚氏族的新氏族图腾,比如饮水、吃草、吃树叶、到岩下乘凉等。若亚氏族所确定的氏族图腾是一株树,此树一年内严禁砍伐;若是一块地,则一年内严禁耕种。分支后的亚氏族除拥有各自新的氏族图腾外,分别以“亚氏祖”称呼,原有“首氏祖”的氏族称呼各属下分支均不沿用,只列入家谱记载和计算系谱时用。并且各下属分支的亚氏祖还要另择各自祖灵洞,原有共同供置的祖灵洞随之停止使用。


凉山境内彝族的氏族图腾,最初只有古候、曲涅支系的土司、黑彝以及其它支系的土司黑彝才能拥有,其所属民--自彝、阿加、呷西则只能攀附各主子之图腾,没有独立拥有权。但近代以来,图腾崇拜则随着社会的变迁发生变化,其表现有以下情况。首先,在土司和黑彝等级中,由于人口少、通婚的氏族有限。然而为了保持贵族血统的纯正,又趋于通婚的需求,他们不得不采取同胞氏族举行分支仪式成为亚氏族,并在亚氏族间进行通婚。其次,由于凉山彝族内部等级地位不断发生变化,土司等级逐渐衰败,其所属民--白彝等级不断在政治、经济和宗教领域拥有独立自主权,因而也就在各自的送祖灵大道场仪式中确定自己独立的氏族图腾。再次,黑彝等级所属民中的许多白彝,通过起义、赎身等形式,成为“独立白彝”,在宗教地位上,再也不攀附其主子之上,而单独确立属于自己的氏族图腾。到了今天,凉山彝族中,除非彝族血缘或非纯彝族血缘⑩之后裔的彝族无氏族图腾外,各等级氏族大都已拥有自己的氏族图腾。这些众多的民族图腾的差别只是确认时限的长短而已。


黑彝等级中的罗洪和瓦渣氏族,原本属于拥有同一氏族图腾的同胞兄弟,因出于通婚的需求,他们在世传七代时举行氏族分支仪式,成为不同图腾、不同姓氏、不同祖灵洞,并且互为联姻的两个亚氏族繁衍生息至今。


在白彝等级中,拥有独立民族图腾时限较短的有迪惹氏族和依伙氏族。这是因为白彝迪惹氏族原属居住在昭觉县附城区“吴古拉达”的土司沈孜斯格家所属民。大约四百多年前,凉山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土司和黑彝战争--土司沈孜斯格与彝族巴且搓品(即历史名人阿依搓品)的战争,战争中土司战败,其土地财物被瓜分,所属民迪惹氏族被巴且氏族占为己有直至解放。白彝依伙氏族则原属黑彝阿尔氏族所属民,因阿尔女嫁给“巴且比克”,即将其陪嫁给巴且。因此,迪惹和依伙的氏族图腾均有一半分别攀附属于原主土司沈孜氏族和黑彝阿尔氏族,另一半则各自攀附于黑彝巴且氏族。


拥有独立氏族图腾时限不长的还有吉克氏族。历史不长的吉克氏族,是彝族社会中威望较高的祭司世家之一。其始祖吉克系黑彝等级阿尔氏族的成员“宾体”与下等级女子“哈娜美阿基”的私生子。他出生于今美姑县境的龙头山脚,以后又娶黑彝阿尔氏族的甥女——黑彝勿雷氏族之女“勿雷美尼且”为妻而生七子。七子之后裔由于其父婚姻上的等级差异,他们不能成为黑彝等级,必须举行“氏族分支”仪式,与黑彝阿尔氏族分裂出来成为拥有独立图腾,掌管宗教祭司大权的白彝等级。该氏族在举行分支仪式中,吉克七子超度了“吉克夫妇”的祖灵。道场中,被选定的母仔毛羊放出后,第一步便去吃紫杉树叶,因此,紫杉树即被确定为吉克氏族的氏族图腾物加以崇拜,故俗有“吉克没有一个不当祭司的,杉树没有一棵不长青的”说法。⑾这以后,吉克氏族通过与阿尔氏族的分裂,他们的姓氏不再是阿尔而是吉克,祖灵洞也不再与阿尔共有而另择异洞,图腾物也不与阿尔同拜,而另择物崇拜。七子中的“杰贺”、“杰牟”两祖在分支式仪后迁居云南昭通一带;留居美姑的五祖,约传至五世后陆续迁居凉山各地。吉克七祖图腾分裂距今,不过15-18代人之间的事⑿(以每代25年计算,约400年左右时间),如今他们的居住地无论怎样迁徙和扩展、人口怎样繁衍和增长,可各支因日后再没有举行分支仪式,所以广大而众多的氏族成员都一直拥有共同的氏族图腾和氏族姓氏。


较早拥有独立图腾的白彝等级有沙马曲比氏族。沙马曲比是沙马土司与下等级妻子所生子之后裔。关于这一白彝氏族的来历,彝族社会普遍传说:沙马土司“蜀布”⒀娶贵州土司乌撒之女为妻。乌撒女出嫁时有貌美的白彝贴身丫环格齐莫姐妹俩陪嫁随行。途中因新娘戒食过量⒁加之长途劳累而至死。迎娶和嫁送新娘的双方当事人,均怕遭土司体罚便共商绝计,将陪嫁女中姐姐扮作新娘“嫁”给土司作“娘娘”,并定下姐妹日后不许以主仆相待之约。一年后,姐姐“土司娘娘”生得一子,由妹妹“娘娘丫环”照看。一天,孩子不慎便在了“土司娘娘”的衣裙上,她则以主子腔调责打"丫环"。妹妹"丫环"悲愤之余将实情讲出。土司"蜀布"一听恼怒万分,连声道:"麻额,麻额!"意即"罢了,罢了!"(以后,这个儿子即被称作"麻额"为名载人谱系,留传至今)。


至此,"蜀布"休妻,将儿降为与一般下等级有别的白彝,除让他拥有自己新的氏族图腾外,还让其另择祖灵洞、另定氏族姓,并世袭受人尊敬的祭司为职求生,规定在通婚、社交等社会地位上与土司等级有别,但在各种宗教仪式活动中则与土司同等。上述规定的执行,日后便形成了"土司到来祭司不让坐"的凉山彝族宗教等级文化特色。


历史上的凉山彝族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生活在这一社会中的沙马土司"蜀布",由于误娶下等级女子为妻而生子,可他为了顺应社会、保全自己的贵族血统和贵族地位,不得不让骨肉之子失去社会的、政治的地位后,再通过宗教的形式来加以补偿其权利。"麻额"的后代由于掌握了宗教祭司大权,加之人口发展迅速,所以不断进行分支,成为凉山白彝等级中拥有三个不同层次氏族图腾的氏族,这在凉山彝族社会中属少有现象。他们的第一层氏族图腾是尚属土司等级时在"蜀祝"确定的;第二层氏族图腾是降等级后的"嘎拉三子"时代在"博觉博书"地方举行分支仪式确立的;第三层氏族图腾是"约特七子"时代在"特伙麻卓麻列"地方举行分支仪式确定的。今天,凉山各地沙马曲比氏族已分别有很多姓氏,如:沙马俄比、沙马吉觉、沙马麻吉、沙马吉木等均系"嘛额"之后裔,彼此都认作同宗氏族。


彝族氏族图腾一经确定,其后裔每做超度送灵仪式时均以此物为图腾崇拜进行送祖灵升天。但凉山彝族有一严格规定,即凡属土司、黑彝和白彝成员方可在超度送灵的大道场中有权选定和使用氏族图腾。否则非彝族血缘或混合血缘之后裔的彝族不能选定和使用氏族图腾,即便本人有所要求,掌管和操纵宗教大权的祭司也不允许,更不会为之举行该仪式。


如今,凉山地区仍有一些氏族尚无自己的氏族图腾而沿用其黑彝主子氏族图腾的。在已拥有独立氏族图腾的氏族中,其对图腾崇拜的表现,反映在每家每户凡举行祈祷祭祀活动时,都由祭司吟诵本氏族的氏族图腾谱。因此,在现有凉山彝文典籍《招魂经》中,除正文部分基本相同外,其余如前文、后文均各有所不同。《招魂经》前文部分主要反映各亚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和动植物,亦即氏族图腾崇拜情况;后文部分则主要反映氏族迁徙路线。作为从事宗教祭祀的毕摩,他们一般都能背诵出很多氏族的氏族图腾谱。这是因为,彝族是一个最重起源的民族,在他们的社会里,奠祭祖先要叙谱、婚丧嫁娶要叙谱、父子联名要叙谱、互相见面要叙谱盘根弄清各属什么氏族图腾,彼此为啥辈份,彝族谚语也说:当祭司难就难在插神枝和叙谱系。


凉山彝族社会中,每一成年男性,一般都能讲出自己的氏族图腾。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初逢者彼此要搞清是否属同一氏族,倘不是则论作姻亲关系以礼相待;若为同一氏族的男性,一般需相互询问某年举行送祖灵仪式、某处择图腾,这就是追叙宗谱之意。若知同一处送祖灵、择图腾即认作同宗,倍觉亲切。反之同一姓氏,也不认作同宗。所以,各氏族后裔男性都须确记送祖灵作斋日期和择图腾地点,以便日后叙宗述源、理清谱牒。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彝族氏族图腾即有分裂,也还存有合并。合并氏族图腾一般在以下两种特殊情况时进行:一种是氏族举行了废除原有图腾和确立两个以上新图腾后,发生不吉现象,认为分家不祥,需合并恢复原有图腾,将已分家的各亚氏族再度合为一氏族;另一种是本氏族内部发生人命案而在亚氏族间形成分裂并隔绝交往,经数代后相互协商调解趋于彼此谅解,为更进一步团结和睦则合为一氏族。合并氏族图腾仪式,主要是在送祖灵大道场中附加步骤和程序。其特殊点为:道场进行至中段主体步骤时,选择一平地场坝,于其插无数名目繁多的神枝、祭枝和树枝组,首席祭司骑马在各组树枝间的"骏马跑道""奔绕",且边念咒语边撒播松子,并令各亚氏族将自己的祖灵棺由各自所置祭地"请出",捧到场坝中心指定点--"吻合处"(彝语"特革得"),经祭司念经,引其子孙为之敬酒、施礼,再捧供到原共置灵洞处。各亚氏族子孙共同沿用置灵洞和氏族图腾。但这一习俗近代以来很少举行。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