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风彝俗 传统文化 查看内容

论石林彝族密枝节

3400 0 2009-4-1 19:25 发布者: 沙玛阿布


四、恢复彝族密枝节,为石林旅游业的发展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可以得出中央的结论,即石林彝族社会中存留的密枝节实际是古代彝族十月太阳历的新年。不仅如此,它还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有鉴于此,笔者对密枝节的保护和继承弘扬提出如下建议,供社会各界人士讨论争鸣。

第一,从法律上确定密枝节的地位,将它定为石林彝族自治县的节日。

既然密枝节是彝族十月太阳历的新年,是彝族社会中一个盛大的民族节日,就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从法律上确定它的地位。这实际上也是有先例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石林彝族自治县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条例》,1986年10月29日经云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自1987年1月1日施行。该条例不仅明确规定“自治县各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应当受到尊重”,而且还将自治县成立纪念日和火把节作为自治县的两大节日,并规定“火把节”是自治县的民族传统节日,届时要广泛开展经济、文化、体育、科技交流等活动,增强各民族的团结”。循着这一思路,石林县将‘火把节’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围绕旅游业和县域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深入挖掘、拓展其内在的文化发展潜力,使石林彝族火把节发展成为一张响亮的文化品牌,被誉为“东方狂欢节”。而我们在前面就已经论证过,密枝节和火把节是彝族十月太阳历特有的两大节日,火把节是小年,密枝节是大年。既然火把节可以列为自治县的节日,将更为盛大的密枝节在石林县修改《自治条例》时加入其中,象搞火把节一样搞好密枝节的活动,这无论对增加旅游景观,对加快经济文化发展,还是加强民族团结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以“人与自然”为主题,按期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

石林彝族密枝节或者说密枝崇拜的核心,就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认为只有始终保持这种和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这种观念与当今世界各国在人类生态环境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所强调和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惊人的巧合。根据这一特征,石林县应采取各种方式,在每年密枝节期间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除开展传统的密枝祭祀活动外,还可以围绕“人与自然”这个主题,组织各种形式的文体表演、竞技比赛、青少年保护生态活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石林县的党政领导已经看到了密枝节巨大的开发潜力,并在1999年冬季举办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首届中国石林彝族密枝节,为进一步深层次的开发积累了经验。但从密枝节的特性并结合当前文化发展趋向,有两点可以提出来进行讨论。一是可以利用“摔跤之乡”这块牌子作文章,在每年火把节时邀请国内外摔跤爱好者举办“跤王选拔赛”,选出男女各个级别的“跤王”,给予腰带、王冠和适当的奖励。到冬季的密枝节时则举行“跤王挑战赛”,由当日的优胜者最后挑战跤王,卫冕或挑战成功者给予重奖,终身享受“跤王”荣誉。再者,可根据男女密枝神为娇艳健美的善神的特征,举办一年一度的男女选美比赛,选美标准参照彝族审美观念确定,优胜者授予“阿黑先生”、“阿诗玛小姐”称号,给予重奖。

第三,弘扬密枝节文化中注重环保的优良传统,加强全县尤其是彝族村寨的生态环境建设。

在传统的密枝节文化中,比较重视树木的保护,而且密枝林多选择在能够给村民提供永久水源的地方。这样,密枝林实际上成了彝区最早的天然林保护区。不仅如此,而且还在密枝禁忌中严格规定,不准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到密枝林中砍柴放牧,否则将受到密枝神的惩罚。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维护密枝林的还是人而不是神,因为如果真的有人违反上述规定,立即就会受到村社的处罚。在弘扬密枝节文化的过程中,有关单位应该利用举办密枝节或其它的有利时机,从科学上讲清楚封山育林的好处,讲清密枝林存在和发展的道理,普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用自己的劳动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让荒山变绿,让泉水变大变清。在有密枝祭祀传统的地区,还应当因势利导,规划出一定面积的山地建密枝林,作为集体林场种植和管护好。可以相信,只要引导得当,政策措施切实可行,不断退化的农村生态环境就有可能尽快得于恢复。


  注释:

1.白章富《彝族民俗与彝族文学》,云南彝学会编《彝学研究》1987年刊。

2.焦自华《祭密枝的由来》,宜良县志编纂委员会《宜良史志》第二期。

3.黄建民、罗希吾戈译《普兹楠兹》,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11月第一版,第35页。

4.路南彝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路南彝族密枝节仪式歌译疏》,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版,第67页。

5. 陈久金、卢央、刘尧汉著《彝族天文学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一版,第190~198页。

6.路南彝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路南彝族密枝节仪式歌译疏》,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版,第251页。

7、杨堃著《原始社会发展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第260页。

 

123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