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器具 盔甲,盔用牛皮制成帽形,内外用生漆涂刷数层,用于保护头部;甲用牛皮制成小方块穿孔,用漆涂刷后串连成衣装,打仗时穿于身上,以作保护躯体。 手护筒。牛皮制成筒形,戴在手腕上护手。 皮碗。牛皮制作,用于调食炒面或作酒具用。 金属器具 银碗。造型与用途与木碗同。 铜锅。淡紫红铜铸造,形体似茶壶,上有盖,一般用于野外炊事。 铜瓢。口圆平底,有手柄,用于舀水。 苗族的家用器具基本与邻居的彝族和汉族相同。 (五)传统节日 1、库施 库施,即彝族过年。具体时间是在 库施前要准备好足够的年货。年节期间有不少禁忌,如不能推磨、不能劈柴,不能挖地等。因此,年前半月,一般人户都要煮泡水酒,磨好年节期间的主食苞谷米粑,荞粑、油麦面等,储备烧柴、蕨草。距过年期二至三天推豆腐,点魔芋;过年的头天要磨刀、捆杀猪架、挖地灶、备佐料(蒜泥、海椒、木姜子等)等,晚上举行家宴,彝称“觉勒机”,必用上年年猪油、肉炒豆腐、魔芋、笋子。宽裕之家,如备两头年猪的还要先宰一头,或杀一只羊、一只鸡,并敬献先灵,敬祖先返家过年。 过年期一般为三天,尽情欢乐。 第一天,彝称“乌迂”,即杀猪。鸡叫起床,清洗家什,把屋内打扫干净,把垃圾倒到十字路口;在火塘边的客人坐处,辅上过年用的蕨草后,将已在火塘内烧红的石块夹于盛有清水的木盆内,产生水蒸气发出哧哧之声,在锅庄、寝室、家什、拴年猪用的绳子上绕一圈后,把水泼于屋外,意在去污秽。彝称“尔擦苏”。天蒙蒙亮时,女人们在屋外的地灶燃火烧开水准备烫猪毛,小伙子们则逐户按猪。把猪按倒后,让它嚎叫,声音越高越久越吉祥。杀猪时专人执盆(盆内先放好盐、蒜泥、木姜子等佐料和清水)接猪血,共同看猪血是否纯洁。颜色呈火红叫“查”(意为热),注意防火和醉酒。呈紫黑色示屋内有邪气。呈深红、浅红示吉祥。猪血来的多则示来年粮丰畜旺;彝族的猪血用途较多,所以要十分珍惜;如贯香肠、做豆渣粑等,原料都要混合猪血。猪杀死后装置磨糟用开水烫毛(也有用火烧毛的),把毛刮干净后抬至“烟甘”或“贝斯”(用篾编制的专用篾笆)或用蕨箕草铺垫的地上进行剖腹。取猪脾、苦胆观看财喜,并将苦胆挂在灵牌之前的柱上,如猪脾平展,颜色紫红,边缘没有缺口或缺口为单数为吉,如不平展示有人将醉酒或屋内有点邪气;苦胆大而胆汁多为佳,示来年粮食丰收,过年猪肥壮之意。随即取肝、腰子、脾、胸部肉,切成砣砣肉煮食,彝称“色虎”。先将一些腰子、脾、数片肝和数个砣砣肉加两个粑装入“苦惹”(木碗)或“瓦意”(竹编小簸箕)内在锅庄上绕一圈,斟第一碗泡水酒,敬献祖先灵位。无灵位之家置于寝舍内祭祖,父母健在者送至父母享用。祭品安排妥当,再请其它人食用。食毕,可送些“色虎”与邻居尝食,意为年食家内家外之人均共享用。 “色虎”是象征性的顿餐,吃了“色虎”后,还要煮一顿正式的饭菜食用。 吃“色虎”之前,家里的鸡、狗、猫等六畜要关拴好,不可在祭祖前沾上猪血、肉,待吃过“色虎”后才把六畜放开。 彝族年节的头一天家人比较忙碌。用饭后,家里人各做其事,腌挂腊肉、贯香肠、做豆渣粑等,至下午六、七点,甚至晚九、十点才能把事情做完。腊肉、香肠挂好后,火塘升火,熏炕生肉,昼夜不灭。 第二天,彝称“朵博”,是相互拜年的一天。鸡叫起床,把猪心肺砸切成碎肉,混笋子豆腐等煮成心肺汤,在天亮之前食毕,具有猪心肺吃的早,来年农活早忙完之意。 吃完早饭,彝家山寨处处活跃起来,同村寨人三五成群,挨家串户,相互拜年祝贺。每至一家,进屋前均要高吼“哎……哦……拜年来勒!”(拜年来罗),主人喊“哦博拜年来”(欢迎来拜年)后进屋,主人舀出满碗泡水酒招待客人。客人很客气地接酒喝后,边称赞酒味边问主人“乌几乌勒沾”(猪脾胆是否吉祥)主人作满意的回答后亦询问客人的脾胆情况。有的客人还用手指测量(顺着量)主人家挂着肉的肥度。 彝族非常好客,拜年者不分生人熟人均以礼相待,酒肉款待。远道而来的拜年者,不论有无亲属关系,不分生疏均要主动友好地讯问客人的姓名、家支、居住地点、家庭近况、粮食收成等情况,使人感到陌而不生,娱乐活动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天,摔跤、口赛、妞妞伙(咏歌)、打牌等,直至天明。 这天还有一个“阿依舍惹”的集会。上午各自然村落的小孩子,均带上煮熟的猪蹄肉、泡水酒至一指定地点混合分食,意为团结友爱。 第三天,彝称“乌吾楚”,意为吃猪肠。下午五、六点采鲜青菜煮在肠汤内食用。据说晚一点吃猪肠汤,意为来年粮食才能够吃,不至于闹夏荒。这天出去拜年的家人均要回家过夜,传说回来过年的祖先们在回去之前,把全家所有的人秤称一下,以保安康。还要拍打一下吹胀后挂在壁上的猪膀胱,留下印记,印记大而深者来年过年猪又大又肥壮。 第四天,彝称“阿普吉”。鸡叫起床,在锅内烤几个很薄的荞粑,意为给祖先带去路途食用;将前三天献祖先之肉、粑等祭品烤热一并放在祖先灵位前。随即舀一点猪饲料,装在猪槽内,将拴年猪的绳子套成一个圈置于糟上,唤猪吃食。意为先辈即起程,请将过年猪牵走。此时,如豢养有猪狗的人户,男主人出门站在山岗上随公鸡鸣叫,呼出“哦—哇!哦—哇”的唤狗声,有的还呜枪。具有送走祖先,来年猪狗猎得更多的野物或唤进财宝之意。献毕祖先,把年节期间敬献祖先之酒肉拿出,将肝片、腰子、脾等先给长辈食用,然后家人分食。 以后,各家背上酒、肉、荞粑、鸡蛋等食品,带上小孩去岳父母、舅父母家拜年。 2、索旧 彝语索旧为汉族“送旧”的音译。时间在汉族除夕前的一个晚上。家家推豆花,煮食彝族年节时特留下的猪尾股肉。宽裕之家要宰杀猪或羊或鸡庆贺。还要祭先辈灵位。 3、杜延 彝语“杜延”为汉语“端阳”之音译。系汉族的端阳节,彝族也要过这个节日。据说端阳节这一天如下地做农活,青苗会遭虫害,或旱死,或涝死,所以这天一般不做农活。清早,家人扯一把篙草和一颗大蒜挂于门口,意为避邪;若家有幼童的还把蒜和黄姜用线串起来,挂于小孩的帽子和衣服上,可避瘟邪;有的上山找天麻贮存作备用药,据说这一天采到的天麻治风湿病和哺乳妇女乳胀痛、乳腺炎病特有效。 端阳节要煮豆花食用,有的要杀鸡庆贺;因不能做农活,大家休闲在家。青年人则不甘寂寞,梳装打扮,着新衣新裙,相互邀约,三五成群去场镇上玩耍。每年这天的县城街上热闹如赶场,穿着艳丽的彝族青年随处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