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浅析凉山彝族丧葬中的哭丧文化

2011-4-7 10:32|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6143| 评论: 0|原作者: 吉布呷呷|来自: 中国彝族网

摘要: 彝族是个苦难的民族,她们唱出的言词精美、曲调凄婉、感染力之强,在其他民族中是很少有的。天下母亲最伟大,所有民族母亲是最受尊敬的,所有母亲去世时也是儿女们最悲伤的时候,唱词也是最让人感动的。

浅析凉山彝族丧葬中的哭丧文化
 
作者:吉布呷呷
(凉山州喜德县民族中学)

关键词:凉山    彝族    丧葬    哭丧    文化


不同的民族在哭丧时表现出不同的音调和格式,具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含义。彝族哭丧的音律非常悲怆,从中流露出几分怨惜。哭丧歌没有固定的格式,都用诗一般的语言称赞死者的一生。对青壮年的哭丧歌听后更让人心碎。哭丧可以算是彝族的一绝,这些唱词充分表现了死者生前的坎坷艰辛,为生育抚养儿女所受的苦累,此举与其是为告慰死者,不如说是为了让后代了解、铭记前辈的恩德,履行孝子的义务。凡是前来吊丧的人都要哭丧,即使与死者素不相识,毫无感情的也要哭。要不然被人觉得你是个无情无义没有礼貌的人。但是只要听得懂彝语的人听到妇女们用悲怆的音调哭唱时,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流泪。现在一些年轻人不会哭唱,自己的亲人死了只有默默流泪。彝族是个苦难的民族,她们唱出的言词精美、曲调凄婉、感染力之强,在其他民族中是很少有的。天下母亲最伟大,所有民族母亲是最受尊敬的,所有母亲去世时也是儿女们最悲伤的时候,唱词也是最让人感动的。

凉山彝族在哭唱中对死者的称谓

凉山彝族在哭丧中的称谓与平时有些不大相同。姨婶姑舅辈全称“阿嫫(axmo)”即“妈妈”,但有些母亲还在的话,哭姨婶时可以在“阿莫”后面加平时的称谓,如“阿莫嫫几、阿莫嫫各、阿莫嫫牛等。在彝族的社会中平时舅舅最受尊敬,除了母亲外舅舅最大,所以死时也更应尊敬他。舅舅哭外孙称“阿莫尼(ax mo ni);姑姑或舅母哭外孙“阿博吉(ax bbo jji )”;儿媳哭公公称“阿莫”(妈妈),如果母亲还在就和平时一样的称呼;叔伯辈称为“阿达(axda)”即“爸爸”但有些父亲还在的话,也和平时一样的称谓;表兄弟姐妹称“里都(hnixddur)”;姐妹哭哥哥和弟弟时称“木惹(muxsse)”;兄弟哭姐妹称“阿里嫫或里扎(ahnixmop/hninrat)”;哥哥哭弟弟和弟媳妇或弟弟哭媳妇妹妹时都称“尼扎(hninrat)”;弟弟哭哥哥和哥哥媳妇或哥哥哭媳妇姐姐时都称“伍扎(vytnrat)”;父母哭自己的子女或侄子侄女时称“阿衣(axyi)”(孩子)、“阿达惹(axdasse)”(儿子)、“阿嫫妞妞(axmonyotnyop)”(女儿);自己的兄弟子女称“阿博吉(axbbojji)”;祖父辈哭孙儿孙女称“阿尔(axly)”、“尔扎(lunzat)”;婆婆哭儿媳妇称“阿博普(axbbopu)或戏扎(xynrat)”,儿媳妇哭婆婆称“阿博(axbbo)”加平时的称谓,如“阿博博几、阿博博各”;在彝族哭丧中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的是:夫妻间、翁媳间、哥哥与弟媳妇间忌哭丧,感情实在很深的只有躲在别处悄悄哭泣,被别人看见会成为笑话。从中也可以看出丧葬中独特的哭丧称谓。

在凉山彝族哭丧中,有大同小异的哭唱词。根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哭丧内容也有些区别。

1234下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