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试论彝族文化中的鬼神观

3730 0 2008-8-16 19:22 发布者: admin


四、彝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某些教义的对比
彝族是一支历史非常悠久的古老民族,彝族地区也是唯一没有佛教和寺庙的地方,直到基督教传入之前,他们一直都只拥有自己的原始宗教;这种有着长期传统的彝族原始宗教,似乎有点像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但又不是;彝族的原始宗教是他们自己独有的、传统而又神秘的宗教。但就是这样一支非常古老的民族,拥有自己非常原始的宗教,而其中有许多原始的宗教理念与基督教的《圣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下面试举几列:
1、彝族的呗耄在原始宗教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与《旧约圣经》中祭司在以色列民与上帝中间的身份完全相同;同样与《新约圣经》中耶稣祭司的身份相同——凡经过呗耄护送的亡灵均可达到自己的祖源之处,并安居乐业、照顾后人(得救);凡没有呗耄护送的亡灵就变成孤魂野鬼,到处害人(不得救)。呗耄的这种身份与《新约圣经》“约14:6”耶稣所说的一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即他们共同点在于“中介”或“中保”之上,又如“提前2:5”所言:“因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耶稣。”
2、彝族所崇拜的天神“恩梯古子”创造了宇宙间万物并掌管着这一切与《旧约圣经——创世纪》前三章上帝创造天地并掌管这一切完全相同;比起汉文化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老子——二十五章》这样的宇宙生成之模糊概念来看,彝文化更加的直接与清晰。彝文典籍《宇宙源流》早在公元1852年就已被翻译成法文,影响中外。1889年在法国传教士保禄·维亚尔(Paul Vial)的努力之下,彝文典籍《宇宙源流》在法国以法文、彝文并排对照进行第二次出版,可见其影响力之大。[9]
3、彝族宗教强调灵魂不灭,在世时灵魂附于身体之内,死后灵魂则独立存在;而身体不过是灵魂存在的一个实体,没有灵魂的存在,体内的血、气就不会产生,身体因此也就不复存在。[10]这与《新约圣经》:“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9:27)以及“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太25:46)完全雷同。彝文化中“灵魂不灭”的这种观念是汉文化中所没有的。
4、彝族宗教强调人有灵魂与体的二分法,“始祖希世遮、昭穆二先人,他们自然造,身体赋灵魂,血与气攸分。”(彝文典籍《说文·论人道》)与《新约圣经》“来4:12”所记载的:“……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辩明(三分法)。”以及“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二分法)。”(各2:26)和“亲爱的弟兄啊,我愿你凡是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二分法)。”(约三:2)完全雷同。
5、彝族宗教有身体复活的观念,这在汉文化中也是没有的。在彝文爱情悲剧《若者娜》中就有很强的灵魂不灭以及身体复活的观念。[11]彝族诗人马德清在其《山路》中如此记载:“……你死过一千次/也活过一千次/你的历史/每个细节都是一场风暴……一条苦涩的曲线/穿过千年风和雨/一头凝固在祖先的梦里/一头复活在太阳的手上/”[12]大家所熟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在笔者的老家就流传着孟获与诸葛亮征战时被杀死过七次,但每杀死一次就复活一次,而且复活后的功力则每死一次都以双倍递增;最后被其妻子出卖,又与《旧约圣经》中的参孙有着同功异曲之妙。复活的观念在基督教的教义中是从始至终贯乎其中的,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结语:
在汉文化中,我们比较容易接受孔子所说的“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像孔子所说那么简单,“鬼神”一类不是你想敬就敬,想走就走的。在彝族的文化中,“鬼神”一类远古就有,到秦汉时期还影响了当时的整个文化阶层;如同《圣经》,在《创世记》第三章就已出现魔鬼。今天,当我们从一个基督徒的角度去看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该当怎样去处理?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在传教士进入中国西南彝族地区的历史上,就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表态——有的传教士不惜出重金收买彝族经书、家谱、灵牌以付之一炬,认为这一切统统都是偶像,并在“柏格理拼音”的基础上另外创制了一种彝文;而有的传教士却既把福音传开了,又把彝族的文化完整的保存下来。到底谁对谁错?今天我们也许很容易就可以把答案给出来,但如果当你涉身处地、身临其境于当地的环境之时,答案也许就会不一样。
笔者还是比较喜欢保罗说过的一句话:“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我们不会反对上帝在《圣经》中的特殊启示,但也不能反对上帝在宇宙万物当中所彰显的普遍启示;我们不会反对上帝从上而下的直接启示,也不能排除人类从下而上对上帝的寻求,因为人本有上帝的形象(参:创1:26—27,罗3:23)。我想面对彝族的原始宗教,就得这么去看。
 
本文参考书目:
1、 戴佩丽、朱文旭等主编:《彝文文献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1993年。
2、 沙马拉毅主编:《彝族文学概论》,山西教育出版社,山西,2001年。
3、白发兴:《彝族传统禁忌文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2006年。
4、且萨乌牛:《彝族古代文明史》,民族出版社,北京:2002年。
 

 

[1] 参:戴佩丽、朱文旭等主编:《彝文文献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1993年,第301—302页。
[2] 见:云南省禄劝县民族办公室整理翻译,打印本《唤魂经》,第1页。
[3] 见:曲比石美、卢学良、冯元蔚、沈文光翻译本《勒俄特依》,第29—35页
[4] 戴佩丽、朱文旭等主编:《彝文文献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1993年,第108—109页。
[5] 这部分资料来源:一,父母亲的回忆;二,笔者采访当地一些有威望的老年人;三,参:戴佩丽、朱文旭等主编:《彝文文献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北京:第139—140页。
[6] 参:白发兴:《彝族传统禁忌文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2006年,第97—98页。
[7] 参:且萨乌牛:《彝族古代文明史》,民族出版社,北京:2002年,第307页。
[8] 参:白发兴:《彝族传统禁忌文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2006年,第81—82页。
[9] 参:沙马拉毅主编:《彝族文学概论》,山西教育出版社,山西,2001年,第354页。
[10] 参:白发兴:《彝族传统禁忌文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2006年,第98页。
[11] 参:沙马拉毅主编:《彝族文学概论》,山西教育出版社,山西,2001年,第77页。
[12] 参:沙马拉毅主编:《彝族文学概论》,山西教育出版社,山西,2001年,第341页。

123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