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渴、渴!彝族群众喝上了"救命水" 持续的旱情,让石林县板桥镇龙潭村委会207户村民唯独一个水窖里储存的饮用水一下子见了底。水桶放下去,打上来的全是沉淀在底的"泥糊糊",村民们陷入"水荒"之中。在该村的水窖旁,细心的送水官兵们看到,每一位前来打水的村民都是小心翼翼地将水瓢将水一点一点地舀到水桶里。一位老大爷将水瓢里的水倒进水桶,又把水瓢对准嘴巴,把里面的水空了又空,一滴不剩。保家哨村高文华村长告诉官兵,这里的水已经维持大半年村民生活了。此情此景,让官兵们心急如焚。 "不能再让乡亲们喝不上水!"到达板桥镇的当天,武警昆明市支队官兵们就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送水战斗中。官兵每天披着星辰出发,踏着夕阳返程,每次都要拉着数十吨的自来水,沿着崎岖山路翻过三个山头,来回4趟,每天行程180多公里。苦累官兵们埋在了心里,"每次送水时,只要一看到灾民们那种盼水的眼神,就很心痛,我们每天都要超负荷完成运水任务"担负该村送水任务的昆明市支队驾驶员杨正华经常这样跟战友说。 板桥镇祖莫村委会初为村,是深山里的一个小村寨,全村19户人家,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殊性,只有一条土路连通村子,路两旁各种奇岩怪石较多,且路面狭窄,凹凸不平,官兵们的高原运水车宽达2.8米,很难将水车开进去。村里的19户灾民都等着官兵的"救命水",怎么办?官兵购置15个一次能容纳10方水的水桶,将车里自来水分装到水桶,徒步6公里将水送到百姓家中,灾民们感动了,纷纷走下山去,人背马驮,同官兵一道将水运高山村里,解了燃眉之急。 在这个镇小屯村委会,官兵们注意到来武警应急取水点取水的除了年迈的老人、小孩之外,年轻人寥寥无几。据板桥镇镇长殷峡介绍,村里太穷,年轻壮劳力大多都外出打工去了,村里剩下的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和年幼的小孩。了解到这一情况,官兵主动抢过扁担将送水上门。看着水缸里清澈见底的自来水,75岁的许正坤老人眼含泪水地说道:"谢谢你们,没有你们可真不知道这日子怎们过啊,武警官兵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家住宜良县的武警三支队运输股助理员樊君华,抗旱分队驻地离家只有十公里,家里年迈的双亲是他平日里最大的牵挂。但现在,明知家中同样缺水,他仍然和战友们一起每天将水送到更偏远、更缺水的地方去。采访中樊君华告诉记者:"说实在的,很想到家中去看看,但看到比我家更困难的乡亲们,更希望尽快把水送到每家每户,相信家人会理解自己的"。在石林抗旱的十多天里,樊君华共带车40余次,为2所敬老院、4所学校、196多户灾民送水近60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