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学术成果 查看内容

南诏对中华各族统一国家的杰出贡献

5310 0 2010-3-20 20:41 发布者: 晚归的人


在文化方面,南诏向来是以唐朝为榜样的。细奴逻立国后,很快派儿子入贡唐朝,与唐建立起“臣属”关系。罗盛炎、炎阁、阁罗凤、凤伽异都入贡过唐朝,做过“人质”。他们对唐朝的文化礼仪制度推崇备至。阁罗凤派兵攻成都,掳回西泸县令郑回,知道他有文化,就没对他实行“配隶”。而是安排他在王城当老师,教王族的子弟学汉语文。 “苍山会盟”与唐重修于好之后,五十年间,唐在成都专门为南诏办过一所学校,南诏曾派数千人到成都学习过汉语文,在南诏造成了一股“汉文化热”。南诏作为“乌蛮”一部分,有自己的文字,但只是毕摩掌握,师徒传承,只在祭祀等习俗活动上使用。政权机构上下通达使用的是汉语汉文。这一点,大理考古出土的“南诏有字瓦”可以做证。南诏王国的政制、官制和兵制,基本上也都是仿唐朝设置的,只是变了个名称而已。国王坐向朝东,号称“元”,宰相称“清平官”共六个。文武大臣称“大军将”,共十二个。六司(部)称“六曹:即兵曹、户曹、客曹、刑曹、工曹、仓曹”,主管称“曹长”。行政区划,为“十殓、六节度”, “殓”相当于唐朝的州,属洱海周围的中心区。各地方,凡一百家设总佐一人,一千家设理人官一人,一万家设都督一人。六节度使率兵驻守外围的要害之地,统治六诏以外的诸部落。兵制,不分佃人(奴隶)和自由民,凡壮丁均为兵,有马者为骑兵,无马者为战兵,分东南西北四个军,每军统领称“军将”,每一百人置罗苴佐人,四军各有罗苴子,操练、作战都走在前面。‘二千五百人为一营。
因王族推崇、普及汉语文的结果,大小官员不仅精通本民族语,也通晓汉语文。在王族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批汉语文水平造诣较高,也颇有影响的文人学士。如南诏第七世王寻阁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善长诗词歌赋,自号“骠信”,其诗作《星回节》,后来还被收入《唐诗三百首》之中。这在少数民族方国的诗人中,是唯一一位。
由于历代国王都推崇和吸纳汉文化的结果,极大地促进南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通史》第六章,讲到南诏国、大理国一节中,有一段评价云: “经南诏以及大理前后五百的统治,国境内原来的落后面貌,有了很大改变,经济和文化,一般地提高到汉族的水平。有些族虽然还保持所谓‘故俗’,与南诏立国以前相比,数量却不是那么多,水平也多少有些提高了。”
总之,南诏对中华各族统一国家,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假如不是南诏历代君王的南征北战,统一了云南地区,云南的版图,不一定能如此广阔;假如不是南诏在云南民族交融方面所做的那些部落人口的“大迁徙配置与重新组合”,云南各族不可能在一千多年前就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的密不分的整体;假不是南诏高瞻远瞩,引进中原先进的汉文化,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要取得长足进步,使之达到“汉族的水平”,从而促进和加快了顺利地融人中华各族统一大家庭步伐,为云南最终融人中华各族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元朝时要在云南建立行省,恐怕还要经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可以说南诏对中华各族统一国家的贡献,应该是得到公认和加以肯定的。

12345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