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乡动态 川府之国 查看内容

学文化尝致富"甜头" 10万彝族农民进课堂

874 0 2009-5-21 18:45 发布者: 瑶瑶


     
5月的凉山州美姑县艳阳高照。农忙刚过,采红乡石拖村32岁的彝族妇女吉子古洛放下锄头,就拿着书本抱着7个月大的女儿,来到设在乡政府的成人教育学习班。边学习边喂奶,吉子古洛积极又忙碌。

                                       在课堂上专注认真的学习

         “孩子丢不开,又不想放弃学习的机会。”抱着孩子进课堂,吉子古洛有些不好意思。
  自开展成人教育以来,农村人口100%为彝族的美姑县,超过10万的彝族农民走进了学堂,参加科学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学习,全县农民参加成人教育普及率达到97.5%。农民基本达到“一能三会”、懂得了农村实用技术。

  学文化尝致富“甜头”
  “自己认识字,做啥子都方便多了!”在菜地里摘豇豆的巴普镇俄普村迪热阿基说,什么时候下种、什么蔬菜要用薄膜,菜地里怎样施肥,看看说明书就明白了。
   迪热阿基参加的是文化提高班的学习。俄普村的农民大多数都会说汉语,但要认字、读书、看报、看懂农用物资的使用说明还很困难。俄普村因为靠近县城,种植 蔬菜供应县城成了该村的支柱产业,现在年产值达到50万元左右。以前村民们文化不高,种的都是青菜、白菜等平常菜。参加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后,村 里引进了许多新品种蔬菜,农民自己就能看种植说明书、迅速掌握了种植技术,短短几年时间,村民们的收益逐年增长。

  地头培训班撑起产业
  乐约乡树窝村有着得天独厚的高纬度、低海拔的光热条件,乡里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把实用技术课堂搬到了从荒坡上刨出的脐橙地里。从种植到施肥、浇水,从修枝到蔬果、洒药,手把手的教农民种植脐橙。
  “当然挣钱哦,比种植玉米、洋芋好10倍!”曲么拉曲承包了村里50亩脐橙基地经营。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他带上自己的妻子一起参加了汉文扫盲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
  “培训班就在地里,根据脐橙种植技术,分季节学习,技术员手把手教 。”曲么拉曲非常感慨,去年他家仅脐橙一项收入就达8万多元。
  有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支撑,树窝村彝族群众的致富信心大大增强。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村民引进优质脐橙苗,在荒山坡地、房前屋后见缝插针大量种植,该村脐橙种植面积迅速超过500亩,脐橙已成为树窝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向。

  劳务输出靠技术
  觉洛乡觉洛村是当地劳务输出大村,每年靠劳务输出就可挣回200多万元。为更好地帮助彝族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美姑县结合实施劳务扶贫工程,在全县各乡开展劳务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农村青年进行技术培训后外出务工。
  全县第一个劳务输出协会在觉洛乡成立,在与用工企业取得联系,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为走出山门的彝族村民提供“智力武装”和技术、服务支持。
  九口乡瓦屋村支书阿合戈尔说,白天劳动,晚上上夜校已成为近年来美姑开展成人教育的又一特点。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大力开展彝汉文、实用技术教学活动,在农村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彝族群众素质提高了,钱袋子也逐渐鼓了起来。”县教育局阿洪伟批说。
  目前,该县36个乡镇成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6所,办学面达到了100%。


(责任编辑 瑶瑶)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