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民族》1999年第3期发表的个人研究成果《官方语言政策的选择:从本土语言到殖民语言——秘鲁语言政策的历史与现状问题研究》一文被北京大学定为2005年春季学期选修课《世界政治中的民族问题》第四讲(美大地区:移民与土著的冲突与融合)考必读书目之一。
发表在《民族语文》2003年第1期上的学术论文《彝族自称与彝语氏族地名》一文被《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按照《年鉴》编辑部的安排,独立承担完成的对我所著名学者刘尧汉教授的采访稿了《刘尧汉先生访谈录》在《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3年卷)上刊发后,受《青年与社会》杂志之邀,在该杂志的2004年第11期上以《一江三山在脚下,两洲五洋存胸中——访新中国的第一个彝族教授刘尧汉先生》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同时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编辑杲文川的约稿,采访有关刘教授的主要内容于2005年4月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上刊发。 普驰达岭是一个赤脚从中国南高原彝族山寨走出来的一个彝族学人,是一颗在学术研究领域特别是彝学研究领域冉冉升起的彝族年轻学者。这里,我衷心地希望普驰达岭能够戒骄戒躁,努力上进,在今后的工作和学术研究中“百尺竿头,更上一层”,取得更大的成就。在全国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想往的北京,在这个梦幻斑斓、富有生气的都市里成就一个彝人的梦想和传奇的人生。
普驰达岭公开发表的部分学术成果目录
一 学术成果 1.《西南村落双语研究》(专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9月。 2.《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研究文集,合著),语文出版社,2003年4月。 3.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工具书,合著),郝时远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8月。 4.《中国少数民族风土游丛书:彝族(卷)》(合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9月。 5.《中国少数民族风土漫记(中卷)》(合著),农村读物出版社,2001年月。 6.《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荟萃》(合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2001年6月。 7.《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合作译著),语文出版社,2001年12月。 8.《彝族自称与彝语氏族地名》,《民族语文》2003年第1期。 9.《彝族古地名“玛纳液池”考释》,《民族语文》2001年第6期。 10.《从全球濒危语言现象看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 11.《一些国家的语言立法及政策述略》,《民族语文》2000年第2期。 12.《越南的彝族及其历史文化述略》,《世界民族》2003年第2期。 13.《彝族毕摩祭祀用词研究》,载《民族语文》2005年第5期。 14.《探讨总结新经验、做好双语教学工作》,《中国民族》2002年第10期。 15.《彝族古地名“玛纳液池”及其深层文化现象透视》,载《彝族古文献与传统医药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 16.《彝语社区的彝文规划及其实践》,周庆生、王洁、苏金智主编:《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法律出版社,2003年11月。 17.《Policies on Planning and Use of the Yi language and Writing Systems》,孙宏开,周明朗主编,载《Language Police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s Since 1949》(论文集),KLUWER CADENIC PUBLISHERS 2004. 18.《官方语言政策的选择:从本土语言到殖民语言——秘鲁语言政策的历史与现状问题研究》,《世界民族》1999年第3期。 19.《多民族杂居村落双语特点与及成因个案调查研究》,丁文楼主编,《双语教学与研究》(第五辑),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 20.《彝区多民族杂居村落族际语言使用特点及其成因分析》,戴庆厦主编:《双语学研究》(第二辑),民族出版社,2004年6月。 21.《缅甸自治特区佤邦的历史及禁毒情况》,《世界民族》2006年第4期。 22.《秘鲁西班牙语化政策遗留的后果——以教育及语言教化政策为例》,《云南民族语文》2001年1—2期(合刊)。 23.《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中国民族研究年鉴》(1998年卷),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 24.《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中国民族研究年鉴》(1999年卷),民族出版社,2000年12月。 25.《〈民族语文〉创刊20周年暨第六次学术交流会综述》,《民族语文》1999年第5期。 26.《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研讨会综述》,《民族语文》2004年第1期。 27.《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暨在京编委座谈会纪要》,《民族语文》2001年第3期。 28.《我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纪要》,《民族语文》2000年第6期。 29.《南方民族语言与文化研讨会综述》,载《民族语文》2005年第3期。 30.《我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综述》,《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2000年3—4期。 31.《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综述》,《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通讯》2002年第1期(创刊号)。 32. 《民族语文杂志社第六届编委会议纪要》,载《民族语文》2006年第1期,0.45千字。 3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结构与类型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民族语文》2006年第6期。 34.《一江三山在脚下,两洲五洋存胸中——访新中国的第一个彝族教授刘尧汉先生》,《青年与社会》2004年第11期。 35.《民族语文工作纪事(2000年12月——2001年12月)》,《民族语文》2002年第6期。(合作者:郭阳) 36.《民族语文工作纪事(2001年12月——2002年12月)》,《民族语文》2004年第6期。(合作者:郭阳) 37.《民族语文工作纪事(2002年12月——2003年12月)》,《民族语文》2004年第6期。(合作者:郭阳) 38.民族语文工作纪事(2003年12月——2004年12月),载《民族语文》2005年第6期。(合作者:郭阳) 39.民族语文工作纪事(2004年12月——2005年12月),载《民族语文》2006年第6期。(合作者:郭阳) 40.《中国少数民族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篇:〈语言与人类——中华民族社会语言透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第35期(总113期),2001年5月17日。 41.《研究多民族国家语言政策的最新成果:〈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评介》,《世界民族》2004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