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学者档案 查看内容

勤奋耕耘 成就非凡—记彝族青年学者普驰达岭

6758 0 2009-5-16 12:55 发布者: 沙玛阿布


在西南民族学院学习的五年中,普驰达岭也充分展露出他文学的天分,发表了大量的散文和诗歌作品,并担任了学院诗刊《山鹰魂》副主编,很多作品在《西南彩雨》、《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学院院报》、《黑土地》、《诗歌报》等刊物上发表。组诗《红土舞蹈的思念》在四川高校“繁星杯”诗歌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本得到了张兴泉、叶延滨、吉荻马加等著名诗人的接见。 做好学术研究的同时,笔耕不辍的他,经过努力,并于2008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首部诗集《临水的翅膀》,在中国诗界引起关注。


1993年7月,普驰达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并直接分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踏上了首都北京,走进了中国最高的学术研究的科研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


踏进工作岗位以后的十多年来,普驰达岭从零开始谱写人生,继续发扬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和朴实坦诚的为人处世风格,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来到首都北京以后,1993年7月至1994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语言研究室工作,担任实习研究员。1994年7月至1994年11月,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安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挂职锻炼,担任开发区主任助理。1994年12月至1998年11月,回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室工作,担任实习研究员。1998年12月底,从社会语言学研究室调到国际知名的语言学杂志《民族语文》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直到现在。


在担任《民族语文》编务工作以来,由于精通彝语东部和北部两大方言的语言和文字,对彝语各方言和彝语支民族如:彝、拉祜、纳西、傈僳、白等民族语言的熟悉和了解,先后初审、复审有关方面的语言学稿件30篇,约计30万字。直接参加《民族语文》1999年至2007年间藏缅语族语言栏目的策划和稿件组织工作共56期(每年6期),编辑加工和编校对文稿约计2688万字。担任《民族语文》1999年至2007年间共14期的责任编辑,执行编辑文稿计168万字。从2001年至2006年担任《中国民族研究年鉴》编辑部的兼职编辑,参加《中国民族研究年鉴》六卷本稿件的组织、策划和编辑校对工作,校对文稿350多万字,承担了《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3卷的责任编辑,编校该卷稿子计72万字。兼任《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通讯》副主编,负责编辑、校对和排版该《通讯》共三期稿件,计30多万字。兼任《彝族人网》网站总编,编辑校稿数百篇文章数十万字。由于工作努力,勤奋吃苦,高度负责,从1999年开始的编辑部工作的年终考核中,连续7年被评为称职,2004年、2007年被评为优秀。


普驰达岭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已公开出版2部个人专著、6部合著,1部合作译著。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等40余篇。先后参加了15个国际学术研讨会,向大会上提交并宣读了《我国彝族地区彝汉双语教育现状与发展前瞻》、《彝族古地名“玛纳液池”及其深层文化现象透视》、《彝族古地名玛纳液池考释》、《彝语社区的彝文规划及其实践》、《从毕摩祭祀词汇看彝族宗教信仰与崇拜》、《彝语社区多民族杂居村落族际语言使用问题研究》、《彝族自称与彝语氏族地名》、《多民族杂居村落双语特点与及成因个案调查研究》等近40篇学术研究论文。独立完成一项社科青年研究基金项目即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青年基金课题“村落双语研究”。参加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社科重大科研项目共7项:即周庆生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比较研究”项目中,分别独立承担并完成了该项目第一子课题《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第六章第三节“语言权利在后殖民非洲”翻译工作和该项目第二子课题《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第一章第四节“官方语言的选择从本土语言到殖民语言:秘鲁语言政策研究”研究任务,该两个子课题的成果已由语文出版社分别于2001年12月和2003年4月出版。参与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科研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字符总集”课题,该项目成果于2004年9月通过专家鉴定。参与朝克、李云兵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B类)“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2003年至2005年)的课题,主要承担该课题第一章即“藏缅语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中的“彝缅语言文字研究”部分。按计划已完成彝族、傈僳语、哈尼族和拉祜族的语言文字研究史内容,约计10万字。参与郝时远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的研究,该项目的最终成果《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于2002年8月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参与周庆生主持的2004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A类)“语言接触研究”(2004年至2007年)的部分研究,主要承担该课题的第九章即“语言混杂和语言混合”中的“伪满州国时期的‘协和语’”的研究工作,该项目已完成。参加由黄行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课题(A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集”的课题等。参加由黄成龙博士主持的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研究”(2008年道2009年)。


“梅花香自寒中来”,普驰达岭在本职工作上的努力和自觉参与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所付出的辛劳得到了同事和业内专家学者的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由他初审、复审和编辑加工,发表在《民族语文》2000年第5期的凉山民族研究所巴且日火副教授的文章《凉山彝族非血缘亲属称谓试析》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同时,还获得了2001年四川省社科哲学类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主要参与编辑的《民族语文》杂志2002年荣获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荣誉;2005年获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


参与的课题成果《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项目)获2003年国家民委、新闻出版署第六届中国民族图书一等奖;2004年获院科研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所一等奖。


参与的研究成果《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比较研究》成果之一)荣获2003年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独立研究成果《从全球濒危语言现象看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一文在《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5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主办的《世界社科交流》(内参)第66期(总58期)和第67期(总59期),2001年11月18日全文转载。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