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语言文字 查看内容

彝族语言文字在凉山彝族地区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2908 0 2009-3-28 15:09 发布者: 沙玛阿布


4、教材编译方面。规范彝文的推行,彝文教材的编写,推动了彝族地区教育教学的发展。省、州教育部门编译了中、小学与汉语文配套同步的文、理科彝语文教材,还编译有《扫盲课本》、《农民识字课本》、《农业科普知识》以及大、中专教材《彝语拼音文字》、《现代凉山彝语》、《彝汉翻译教程》、《彝语会话》、《彝文数学》、《彝文写作》、《古彝文选》、《彝文物理》、《彝文化学》、《现代彝族文学作品选》等彝语文的普及读物和彝语文教材的发行量达300万册以上。彝语文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教学的事业建设和发展中也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截止2007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教材编译室共编译教师和学生用书达692种6331万字。其中,各类教材、教参、教辅652种,达5897万字,课外读物系列丛书30种335万字。编写教师素质教育培训教材6种91万字,编写小学、初中、高中一、二类模式的《彝语文教学大纲》和《彝语文课程标准》共9本。
5、彝文工具书的编译方面。规范彝文的推行,彝文工具书的编写,加快了彝语言文字在凉山彝族地区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功能的步伐。省、州彝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从1976年就开始组织力量编写彝文工具书。譬如:《彝文检字法》在彝文字典未出版以前,起到了代替彝文字典的作用,深受群众的欢迎,初版20多万册,供不应求,现已再版过两次。接着,《汉彝词汇》、《汉彝大词典》、《彝语成语词典》、《彝文字典》、《彝语大词典》以及一些大型画册等几十种工具书和艺术类的图书已公开出版发行,为适应彝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和凉山彝族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6、科学或技术研究方面。规范彝文的推行,运用规范彝文进行科学技术性的研究,推动了彝语言文字在信息处理系统上的建设和发展。譬如:彝文输入法,从过去较落后的磁盘软件已发展到先进的光盘,为彝语言文字工作者带来了以科学输入彝文字的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彝语言文字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工作也随之取得了重大成果。1988—1989年研制了《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彝文15×16点阵字模及数据集》两个标准,1995年又研制了《信息交换用彝文24×24点阵字模及数据集》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先后批准颁布实施了这3个标准。1989年制定完成的《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现已基本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讨论和投票,即将成为国际标准。
在民族语文信息处理方面,目前已经进行的彝文计算机信息处理,都是针对国务院宣布为国家规范彝文的凉山喜德语音的彝文而言。在彝文信息处理上,至今已研究开发了《PGYW彝文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彝文处理系统YWCL》、《计算机激光彝文/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计算机彝文/汉字/西文系统》、《CMPT大键盘彝文系统》、《华光彝文、汉字、西文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北大方正彝文激光照排系统》、《YWPS彝文桌面办公系统》、《YWDS彝文系统》等系列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了网上可以浏览彝文字的信息。为此,彝文软件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四川彝族地区办公自动化的水平;支持各种彝文应用软件的努力开发,更使彝语教学和彝学研究逐步走向了现代化和标准化的体系,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彝语言文字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另外,彝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在彝学研究、艺术研究、文献研究、彝医研究、古籍整理、遗产保护、伦理教育、文学创作、培训指导、撰写论文、编辑论文、学术交流等方面上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十分显著的。
综上所述,随着《彝文规范方案》的推行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凉山彝族语言文字的工作已步入了更加有序的发展阶段。除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在执行公务中使用彝语言文字形成制度外,还要积极地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加强彝语言文字法制建设和机构队伍的建设;开展彝语言文字理论及学术研究;推广规范彝文;开展彝文扫盲和彝汉双语教学;收集编篡彝族民间文学集成;抢救、搜集、整理彝文古籍;开展彝汉双语翻译在彝族地区进行禁毒和计划生育等宣传工作;编译彝文教材及农、牧业科普丛书;创办《凉山日报》、《凉山文学》等彝文报刊和彝语广播、电影、电视、音像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彝语言文字的功能,受到了社会各界彝族群众的欢迎和肯定。彝语言文字,为促进凉山彝族地区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彝语言文字已发展到不仅成为国家规定在全国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等重要会议上翻译的七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之一,而且进入了国际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使用格局,这是彝族人民的光荣和自豪。
彝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中具有历史悠久,表达功能较完备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字。彝语言文字承载着彝民族的历史和文明,代表着彝民族的特定思维方式和习惯,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目前彝语言文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彝语言文字工作与过去相比较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出现了一些问题:1、对彝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上认识不够,贯彻不够得力。2、有忽视彝语言文字工作的现象,在具体实施和开展工作中存在有彝语言文字无用论的观点。3、对彝语言文字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4、彝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精简而削弱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力度。5、彝语言文字工作经费不足。6、彝语言文字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编制逐渐递减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彝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间接地削弱了彝语言文字在凉山彝族地区现代化事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重要功能。

四、解决彝语文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呼吁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重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更加进一步地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胸怀大局,立足本州,继续努力开创和做好凉山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与新发展:
1、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2、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新时期凉山彝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3、加强凉山彝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制建设,强化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力度。4、凉山彝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应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推广、发展和使用。5、进一步加强凉山彝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呼吁各级各类相关部门要切实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中国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很广,难度很大的工作。创新理念,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到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证:1、把彝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议程,经常研究,督促检查,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2、健全彝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保证彝语言文字工作有稳定的、最起码的经费来源,是正常开展彝语言文字工作的必要条件。3、培养彝语言文字工作管理人才和彝语言文字专业人才,是彝语言文字工作需要抓紧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培养出一支懂政策、会管理、业务精,热心于彝语言文字工作事业的干部队伍,才能做好我州彝语言文字的工作。4、围绕新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总体部署,全面贯彻国务院(1991)32号文件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拓展民族工作思路,努力开创凉山彝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和新发展,始终为构建和谐凉山彝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发挥出更大的功能。

参考资料:
1、李新瑜,《胸怀大局,立足本州,努力开创凉山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凉山彝学(内刊)》,1999年第2期。
2、《凉山日报》汉文版2007年8月20日第二版和2007年10月24日第五版。
3、四川民族语言学会编,《规范彝文应用研究---彝文的整理规范及其实践效果(马海木呷 张全昌 郑云翘 )》,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Abstract
The Yi nationalit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brilliant culture, and already has their own language and writing system since the ancient time.The Yi nationality has a strong emotion towards their language and writing system, which make the Yi language and writing system passes o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The Yi language and writing system promotes the thriving and prosperous in Liangshan Yi region, enhances the general quality of the Yi nationalit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fun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aspects in Liangshan Yi region.
(四川省彝文学校 四川西昌 615000)
通信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北街老统部巷28号通信邮箱:sywxjh(AT)126.com
联系电话:0834---3280006/0834---3280457
手机号码:15828765616
12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