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坛纷争
由于拉则在毕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当时毕摩中集大成的重要人物之一。与他同时代的大毕摩还有阿格说祖、阿克候候等。有一次他们前往乌托龙库(今凉山州越西县城)去买纸,再到拉布俄卓(今凉山州府西昌)去买墨。那时正值寒冬腊月,由于赶到拉布俄卓时城门已关,他们三人只好睡在城门外,准备赶一大早进城购买纸张。那天晚上拉布俄卓突然下起了大雪,大雪覆盖了整个的拉布俄卓城。然而在他们三个人躺的地方却没有一点雪迹,而且还很干燥。第二天,守城的士兵开门时,看见这一情形更大吃一惊,他们把这件事报告给了俄卓的汉官。俄卓汉官感到奇怪,下令把这三个怪人给抓起来,用脚镣和手铐把他们三个铐起来,关进了监牢中。拉布俄卓的汉官为了考验这三个人有多大的本事,派人找来了三个大的甑子,把这三个古怪的人放进甑子架在锅上,烧起熊熊大火,蒸了三天三夜。汉官认为这下这三个人一定被蒸成了肉浆。等他们打开甑子一看,七魂吓跑了三魂,这三个人还安然无恙地躺在甑子里边。其中,毕阿斯拉则在甑子里结成了冰块,阿格说祖身上冒了点热气,阿克候候身上出了一点汗。拉布俄卓的汉官见他们都有特殊的本领,就请工匠师将阿斯拉则的维突法器镀上了金,将阿格说祖的维突法器镀上了银的,将阿克候候的维突法器镀上了铜,表示对他们三个人的尊敬和奖赏。 从拉布俄卓回来后,阿格说祖内心不服。他与拉则不仅在学术上展开辩论,而且在治病救人、整理经文、施展法术等方面也互不相让,准备一决高低。阿斯拉则应变能力和作法功夫上始终略胜阿格说祖一筹,这更激起了阿格说祖的嫉妒之心。阿格说祖最后使出毒招,想把阿斯拉则毒死,由自己独霸毕坛。他派人找来了山上最毒的一种草药,调制成了毒药,涂在了经卷上,送给阿斯拉则。阿斯拉则诵读经文有一个习惯,就是在翻经书的时候总要用手在自己的嘴唇上去沾一下唾液。当拉则在翻阅阿格说祖送来的经书时,中了阿格说祖涂在经书上的毒药。临死之前他告诉弟子们:“你们在我死以后,千万不要申张,装作没有事的样子继续念经。你们去捉一只大马蜂装在葫芦里,放在我坐的地方,那马蜂在葫芦里发出的声音就好像是我生前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说祖死去的消息后,就先打死一只黄狗抬到上山去火葬,你们要哭得悲悲切切。再等说祖的尸体运上山火化后,你们才能把我的尸体抬上山,选在说祖火化的上方火化。”阿斯拉则死了,大家虽然万分的悲痛,但都忍着悲痛,捉来了一只大黄蜂装在葫芦里放在拉则坐的位置上,继续念经。过了一天,阿格说祖还没有听说阿斯拉则死亡的消息,自认为可能是毒药不灵,没有毒死拉则,于是自己就用手指沾了一点放在嘴里尝试了一下,这一试,说祖自己把自己给毒死了。听说阿格说祖中毒死亡的消息后,拉则的弟子们就悲悲切切地哭着,把一只大黄狗穿上拉则的寿衣抬上了山去火葬。说祖的弟子旋即把说祖的遗体抬上山,在大黄狗火葬地的上方进行了火化。拉则家的人知道说祖的遗体已经火化掩埋好后,才把拉则抬上山去火化,说祖死时也没有能够战胜拉则。这就是彝族民间传说的拉则说祖之争。看来拉则和说祖在当时都是彝族毕摩中的集大成者,他们不但整理了彝族毕摩的经文,而且双方还开展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培养了许多学子,为彝族的毕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毕摩的法器
彝族毕摩都有法器,法器是彝族毕摩的一种法物,是彝族毕摩权力的一种象征。在彝族的《毕摩史经》中介绍,法器来源于石姆玛哈(神住的地方),是神赋予毕摩用于各种祭祀活动的法物,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旨意。毕摩的法器从种类上可以分为:维突、法帽、法铃、乔克、虎牙、鹰爪、野猪牙等。 【法帽】法帽是毕摩在祭祀场上专用的一种形状像斗笠的帽子。毕摩的法帽有铜质的铜帽、竹编的竹帽、有用羊毛编织的黑色羊绒帽等。竹法帽有的编出九个圆形的图案,有的编出七个圆形的图案,这些图案分别代表持有这种法帽的毕摩所参与的祭祀活动的档次和规格。一般羊绒法帽和竹制的法帽都是普通毕摩在一般的祭祀场上佩戴,铜质的法帽要在特定的场合才能佩戴,这种法帽本意是遮挡风雨,毕摩佩戴法帽也象征着遮风挡雨,因为毕摩是人与神鬼的特殊沟通者和使者,因此在通往人与神的途中需要用法帽进行遮风挡雨和趋邪避害,顺利地传达主人与神的意思。 【法铃】法铃也是毕摩最古老的法器之一。法铃是毕摩在趋邪是使用的,法铃一般都是铜质的,毕摩在念诵趋鬼经时,手握法铃轻轻摇动。铃声清脆悦耳,悠扬动听。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法铃不但是毕摩用作趋邪趋鬼的法物,而且还表现了古代彝族对生殖的崇拜礼俗。我们在大竹堡乡吉展罗里家发现了他家传了数十代的毕摩法铃,铃下悬锤是铜质的,不同的是悬锤所仿制的是一男性生殖器,顶端的龟头形象逼真,让人感慨万分。 【维突】听一般的毕摩讲,维突是一件象征雌雄同体的法器,制作这件法器时,毕摩要先选一天吉日,背着酒,徒步翻越深山密林,要寻找到一处听不见鸡鸣,听不见狗叫,看不见人烟的当地最偏远、最高的山岭上,再找到一颗长势良好的红豆杉木。毕摩要站在树前,先用酒敬奉这棵树,并进行庄严的祈祷。毕摩才可以亲自伐下这棵树,取其中的一节带会家中,再请专门的工匠师进行精心的制作,这件法器制作完成后,还要将所有被砍下的木花,全部背回到原来这棵树生长的地方,并再进行一次虔诚的祈祷。整个过程要表现出庄重、虔诚的精神。维突成柱状,柱的根部是一个较大的圆形底盘,柱的中间分别刻的是七个或九个小圆环,顶端是一个三角形的分叉,象征龙或蛇的嘴。制作时也特别讲究,法器不能长过毕摩的前肘至手腕,口宽不能超过毕摩的嘴宽。有些制作精美的维突还设计了口腔和舌头。整个法器分上下两部分,中间可以旋开,上部分象征着雄性,下半部分象征雌性。柱内镂空成筒,装着毕摩特地采集的神物或法物,一般装七至九颗,法物的多少要与维突的环数相同,因此有学者也把它叫做签筒。园环和法物的多少,表示维突所象征的法力和神力。维突一般系上铜链条,以方便携带。维突上还系上鹰爪、豹齿、虎牙、野猪牙(有的毕摩自称还系有龙牙)。这些都是肉食动物的利爪或尖牙,意在趋邪避祸,保佑毕摩的平安。 【乔克】乔克形状好似一把扇子,手柄刻成四瓣,并有园环,象征祭祖仪式中的四根神柱。扇柄上雕塑的是四种动物图案,有野猪、豹子、老虎和悬在顶上的鹞鹰。有用一种叫做“尔”(音译)的木头雕刻的,如果是木雕的必须用一根木头雕成。如果是金属制作的乔克,那些动物图一般是打造好后,再焊接在扇柄上。其中,鹰要张开翅膀,而且能够旋转,仿佛是一只正在飞翔的鹰。竹制的乔克都是用手工编制的,正面是用红豆杉木制作的手柄,手柄上也雕刻着虎、豹和鹰的图案。竹编的乔克有的漆绘,有的彩绘,其工艺都是十分考究和精美的。我们在马边彝族自治县阿罗耍叶的家中发现了银质的乔克,在沙腔乡烟家雕村曲比拉喜家中我们找到了铜质的乔克。竹乔克主要用于祭祖,铜乔克主要用于治怪病,治麻疯病等,功用各有不同,象征意义也各不一样。 【网兜】网兜彝语称“海库”。海库用麻绳编成,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彝族用于背货物的网兜,扎有两根背带;而另一种是毕摩专用的海库,只有一条背带,由网兜底部将网上所用的麻索集成一股,底部分成四小股,再圈成一个圆环,最后编成辫状,将顶端系在网口上,用于收缩网口。整个的形状仿佛是一只张着大口,长着长尾巴的动物,也有点象人的一只胃。海库主要是用来装毕摩经书和毕摩法器的,因此它同样具有多种象征意义。
毕摩治病和占卜
毕摩用独特的方式为人占卜,替人治病,解除患者的痛苦。毕摩的占卜和治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打木刻】一般彝族家庭遇上有人生病、或走失了牲畜、或丢失了东西时,彝族人就要找毕摩打木刻,算方位、推结果。 【看鸡蛋】彝族人家遇上家人生病,或身体有点小毛病,或常做噩梦时,就要请毕摩看鸡蛋。主人在鸡蛋粗的一头,用针钻一个小孔,然后手握鸡蛋在身上滚上四、五圈,还一边用嘴对着针孔向蛋内呵气,最后要在头顶上按反时针方向转一圈,再将这个鸡蛋包好,去请毕摩诊病。毕摩拿到这颗滚好的鸡蛋后,对着鸡蛋念诵《卜蛋经》,再将滚好的鸡蛋敲碎蛋壳放入盛有清水的碗里,进行占卜,判断出病人发病的症状和病因。 【骨卜】骨卜分为羊肩胛骨卜和鸡骨卜。占羊骨卜时,取一片风干完好的羊肩胛骨,扯火燎草一小点搓紧值于肩胛骨正面,再用火引燃火燎草,毕摩一边吹燃火,使火燎草燃烧,以炙烧羊骨,一边口诵《占骨卜经》,为主人占卜。烧完后将羊骨在地上轻敲二三下,让火燎草灰抖落,再用拇指轻轻挤压炙烧处,通过纹路走势为主人占卜。鸡骨卦则取一对鸡股骨,轻轻去掉皮肉,察看好血孔,再用松针插入血孔,按所插松针的奇数和偶数情况为主人进行占卜的一种方式。 【闷仔鸡】如果病人的病情较重,为使致病部位到得确诊,毕摩就要采用闷仔鸡的方式为病人诊病。主人家先找一只仔鸡,在病人的头上按顺时针方向转七圈,再在病人身体上擦拭一圈,病人用嘴对鸡嘴呵三口气,最后再按顺时针转一圈。让后用一盆水,将这只仔鸡活活地闷在水中,直到仔鸡被完全闷死。毕摩再将这只已经闷死的仔鸡,从皮、肉、骨、五脏一层一层地剥开,从而诊断出病人的病情和病所在的位置,断定病人病情的轻重程度。 【五脏诊治】毕摩用猪、羊等牲畜进行治病活动时,常常使用五脏诊治法为病人治病。主人先按照毕摩测定的要求,找来一只羊或一只猪,按一定的仪式念诵经文以后,将这只牲畜抱起来在病人的头上转七圈,并在病人身上擦拭一圈后,病人再对着牲畜的口呵气数次。然后把牲畜杀死,取出脏器,用来诊断病人的病情。 【药蒸】如果遇上病人有身体搔痒等皮肤疾病,毕摩就用一口大锅,里边放入各种草药,将这些草药用猛火熬沸。再用一个大甑子架在锅上,将病人封闭在甑子里进行药蒸治疗。 开水药浴:对皮肤搔痒等病人的治疗,还可以使用开水药浴法。先架上一口大锅盛满水,再往锅里放入由毕摩亲自指定采集的各种草药,然后,用烈火将草药煮沸腾。病人将衣服脱光坐好,毕摩扎起一捆树叶,蘸起锅里的滚水,泼洒在病人身上,给病人沐浴治病。虽然是开水,但病人感觉不到烫,也不会烫伤病人的皮肤。 【舔铧铁 摸油锅】如果遇上患有精神性疾病的病人,毕摩就要使用舔铧铁、摸油锅等方式为病人治病。毕摩将烧得通红的铧铁用舌头去舔拭,或将烧火的铁链缠在脖子上,一边念诅语,一边绕着病人转动。有些毕摩还使用摸油锅等方式为病人治病,他们将煎开了的青油用手摸,含在嘴里喷到火把上,用非常惊险刺激的动作,为病人治病。 【倒悬水】有些毕摩在给病人治病时使用倒悬水法。主人家用一口大碗,盛满水,再找一块白布盖在碗口上,用麻绳将布拴好。毕摩一边念经,一边将盛满了水的碗倒悬起来,拴在主人家的房梁上。碗里的水一滴也不会渗出来,这碗水一直就这样倒悬在主人家的房梁上,直到自然干涸为止。 【竹竿立鸡】有些毕摩作法时,用咒语将一只白公鸡诅昏迷后,立在一根丈把长的竹竿顶上。这只鸡要在这根竹竿上昏睡至第二天鸡叫时分,这只鸡要立在竹竿上拍打翅膀鸣叫以后,才能自然飞走,按照这只鸡飞走的方向测定病人的吉凶。 彝族毕摩诊病、治病的方式还有很多,这些诊治疾病的方式,是否与现代医学上的精神疗法和心理疗法,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科学的依据呢,这就有待于我们对这一些神秘的医治方式,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责任编辑 沙玛阿布) |